讓山果子變成金果子!安徽寧國積極做好“土特產”文章
當下,正是金谷滿倉,核桃飄香的好時節。
來自皖南山區的山核桃顆粒飽滿、殼薄易剝、核仁豐厚,這樣一顆顆圓潤可愛的山核桃,正化身為安徽省寧國市的金名片,助力寧國特色農產品跑出了加速度。
9月24日,在寧國山珍?皖美進京——寧國山核桃及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上,寧國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范志慶表示,目前,寧國山核桃面積40.41萬畝,平均年產量1萬噸,擁有山里仁等山核桃加工企業28家,2023年山核桃全產業鏈產值24億元,“寧國山核桃”入選全省首批有影響力的綠色食品區域公用品牌。“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產銷對接會,旨在進一步搭建產銷對接平臺,促進優質特色農產品與消費市場的深度融合”。
“當前搞好農產品的展銷,對于促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是一個重大的舉措。寧國市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豐碩的成果,也創造了寶貴的經驗。通過此次活動,把寧國市的名優特精的特色農產品推薦給市場,推薦給消費者,不但促進農業增效益,也為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發揮重要的作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對《華夏時報》記者等媒體表示。
“山果子”變成“金果子”
1549年《寧國縣志》即有記載:寧國山多,產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山核桃。
“寧國山核桃很獨特,它是天目山獨有的樹種,生長在海拔300米至700米之間,寧國山核桃品質優良,粒粒大,殼兒薄,核仁肥厚,果仁口感香脆,寧國山核桃很有營養,它油酸值低,碘值高,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是珍貴的高檔堅果。”寧國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彭國政介紹道。
據了解,寧國近年以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為目標,立足山核桃、畜禽主導產業和竹筍、茶葉、中藥材等優勢產業,加快推動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積極做好“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畜頭肉尾”增值文章,培育農業產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以上23家,2023年農產品加工產值266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寧國山核桃這樣極具特色的農產品能夠脫穎而出的背后,是當地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積極實踐。
彭國政指出,農業產業發展要圍繞產業鏈做文章,目前示范創建了省級的“一縣一業”山核桃全產業鏈,涌現出包括山里仁等山核桃加工企業28家,全產業鏈產值達24億元。下一步,將以此次對接會為契機,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的發展思路,積極推動寧國山核桃、宣城黃金芽,寧國竹筍等特色農產品能夠走出大山。
物美集團CEO、金融界董事長張斌認為,寧國市依托其山核桃主導產業以及竹筍、茶葉等優勢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實現了品牌與行業的質量升級。
做好“土特產”文章
以一隅而觀全國。如今,走出大山、邁向市場的特色農產品不僅是寧國市的山核桃。
張斌表示,近年來,各地充分利用特色資源,將鄉村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文化底蘊轉化為產品與產業優勢,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字號”“土字號”品牌,推動了鄉村產業的全鏈條升級,以產業振興帶動了鄉村的整體振興。
事實上,我國正處于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正在穩步實施。而產業振興正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任務,必須精準施策,依托本地特色資源,緊密貼合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使發展成果更廣泛地惠及廣大農民群眾。
因此,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培育產業興旺的新業態、新模式仍需持續發力。
“首先,應該注重以產業為依托,以融合為主線。不同產業進行深度全面的融合,打破原有的產業界限,形成農業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與此同時,還要以農業經營為主體帶動和引領,農業產業要發展得好,必須有這些新型的經營主體來參與。另外,應該始終以利益的連接機制為紐帶,形成有效的經營產業運營機制,使產業能夠發展得好。最后,應該有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強化政府部門的聯動效應,實現多環節跨部門的組織協調,使政策的制定、資源的投入能夠聯動共享,形成真正的‘1+1=2’的合力,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建議道。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