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小蘋果看鄉村產業發展之道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金秋九月,稻熟果香。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里,行行果樹整齊排列,紅紅的蘋果掛滿枝頭。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果林,了解花牛蘋果品質特色、種植技術、市場銷路等,并同鄉親們親切交流。“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總書記勉勵大家,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總書記到地方考察時,經常走進產業園調研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而蘋果的身影出現了不止一次。2015年2月,總書記回到他度過七年知青歲月的陜北梁家河,特意驅車前往山梁高處的蘋果種植園察看,得知蘋果畝產4000斤、收入有兩萬多元,感慨“一定要堅定地把蘋果產業抓下去”。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首次地方考察,總書記走進陜西延安市南溝村蘋果園,了解滴灌、矮化種植技術以及精細化管理方法,稱贊“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從脫貧攻堅時期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階段,總書記多次調研蘋果園,透過一枚蘋果思考的是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大局,惦記的是如何讓鄉親們的生活“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
從梁家河、南溝村、天水等地方獲總書記點贊,細細品讀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我們發現小小的蘋果里蘊藏著鄉村產業發展的密碼。
因地制宜要擺在發展第一位。發展鄉村產業,首先要因地制宜選對產業方向,這就要立足自身“家底”,分析自己的資源有哪些、優勢在哪兒。陜北地區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適宜種植蘋果,甘肅天水則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兼具南北氣候條件,蘋果產業才有了扎根當地、發展壯大的可能。當然,發展產業也可能面對一些資源約束,關鍵要看資源優勢是否明顯大于劣勢,同時利用先進技術彌補相對不足。比如西北地區干旱缺水,梁家河、南溝村通過采取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破解資源瓶頸,這正是“因地制宜”的題中之義。
市場意識是脫穎而出的關鍵。鄉村產業競爭,正逐漸由單一的產品競爭走向全產業鏈競爭。幾十年來,花牛蘋果在市場風雨中發展壯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更新推廣新優品種,精心擦亮“花牛蘋果”品牌,推動產業集聚融合,其加工品由單一的果汁拓展至果品脆片、果脯、果泥等多元化產品,還利用“互聯網+”“電商+”等營銷模式廣開銷路。應該認識到,面對日益激烈的產業競爭,單靠初級產品難以抵御大起大落的市場風浪,必須有鏈式思維、集群效應保駕護航,要多在融合上下功夫、在業態上開新路。
富農是發展產業的根本目的。鄉村產業振興,歸根到底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近年來,各地在產業發展中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訂單合同、輻射帶動、入股分紅、務工就業等多種方式,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未來還要建立更加穩固長久、互惠共贏的聯農帶農機制,把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將更多的產業鏈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紅彤彤的蘋果掛枝頭,紅火火的日子甜心頭。期待各地讀懂念好蘋果“致富經”,讓更多產業紅火起來,帶領鄉親們同奔共富大道。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