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守住一棵冬棗樹 蹚出一條致富路
曾經的鹽堿荒灘地,變身如今的綠色致富園。大荔縣冬棗產業從無到有,目前已躋身全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前10,品牌價值突破67.34億元,這正是因為當地對大荔冬棗品牌的保護,對大荔冬棗品質的守護,讓大荔冬棗為棗農們鋪出一條綠色致富路。
每年一到5月到10月冬棗采摘季,伏坡村就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最多的時候,伏坡村每天就能銷售冬棗65萬斤,銷售額585萬元。因為深知冬棗質量越好,價格才能越高的道理,當地政府和群眾攜起手來,全力去守護“大荔冬棗”的品牌。
大荔縣安仁鎮伏坡村村民 穆文濤:“次棗我就就地就扔,青棗堅決不采,那(次棗)不能賣,那賣了以后牌子一倒,客商再就不要你的棗了,完了以后也賣不了大價錢,必須保證質量。”
大荔縣安仁鎮伏坡村冬棗質量巡查安全員 李虎:“像這個采青上市,像這個藥害這一類棗堅決不能讓流入到咱的市場上,每一家都要巡查到位,把這個冬棗質量就像保護咱們的眼睛一樣,把咱們大荔冬棗的品牌一定要把握住。”
遼寧客商王剛告訴記者,他來大荔收購冬棗已經15年了,期間他成立了王剛果業公司,擴展了標準化廠房,建立先進的冷鏈運輸體系。現在這里每天的用工量都在70人左右,日走貨量最低5萬多斤。這兩年,王剛不僅把大荔冬棗賣到了全國各地,還走出國門遠銷到泰國。
遼寧客商 王剛:“到今年廣州已經(發貨)200車,到泰國(有)30車到40車之間。”
大荔縣安仁鎮黨委副書記 鎮長 陳建韋:“咱保證所有的客商到安仁來收購冬棗這一塊,矛盾咱第一時間協調處理。需要咱們鎮政府出具的質量檢測報告,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綠色通道,一站式辦理。同時呢,咱們讓派出所、司法所這兩個執法部門都在客商這一塊,一旦有客商的投訴或者說是問題的反饋,要第一時間,要公平公正地處理。”
隨著大荔冬棗品牌價值越來越高,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不少果品銷售企業都邁入了出口的行列。據統計,今年,大荔冬棗出口量有望達到4000噸左右,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冬棗已經作為大荔的標志性產業,成為當地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推進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和經濟支柱。
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主任 游建敏:“從目前的市場形勢和銷售進度來看,預計今年的銷量將持續增長,產量有望突破62萬噸,產值有望達到72億元以上。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培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提高果品質量。同時,也會繼續強化市場監管,保障冬棗的質量安全,也要深入推進品牌建設,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探索冬棗產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為大荔冬棗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