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強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4339號(農業水利類318號)提案《關于以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為重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提案》作出統一答復。農業農村部表示,農業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在與自然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世代傳承并賴以生存的農業系統。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強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保護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指導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多種方式開展農業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和科普教育,促進農業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近年來,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認定和轉化創新等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已分7批認定了188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布在31個省份,這些遺產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具有保障供給、就業增收、保護環境、傳承文化等多重價值。農業農村部積極協調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推動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納入《“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和長江、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強化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部門間協同配合;建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年度報告、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實施情況分批監測制度,壓實遺產地保護傳承責任。
文化和旅游部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加強對農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利用,推出8批1048條以農業文化遺產為主題的“鄉村四時好風光”全國旅游精品路線,指導各地將農業文化遺產作為培育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的有效抓手,推動世界第一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掛牌村——浙江省青田縣方山鄉龍現村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推動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阿者科村和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核心區荻港村等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出《正大綜藝》《山水間的家》等文旅探訪節目,展示鄉村美好生活,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展示推廣。
國家文物局推動將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陜西漢陰鳳堰稻作梯田系統等農業文化遺產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動紅河哈尼梯田、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指導陜西漢陰鳳堰稻作梯田系統等農業文化遺產系統開展文物保護規劃編制、修繕、環境整治等項目,有效提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水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