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念好特色“產業經” 奏響鄉村“奮進曲”
碧水白云間,觸摸綠色生機;山水相依間,感知經濟脈動。
漫山遍野的柚子樹上碩果累累,標準化的養殖場內科學喂養的肉牛膘肥體壯,茶園和遠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行走在思南大地的沃野間,各類特色產業星羅棋布,隨處都能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蓬勃生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思南縣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肉牛、紅薯、茶葉等特色優勢產業,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和標準化生產,做優做強產業鏈,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時下,思南縣甕溪鎮各大大小小的茶園里,條條茶壟宛如“綠色脈絡”翠綠欲滴,工人正熟練地操作茶葉修剪機,實行機械化修剪管護。隨著工人平行前移,一株株茶樹猶如被剃了“平頭”,修剪下來的枝葉隨之被收割到修剪機尾部的布袋中。
“采用機器修剪枝葉,不僅提高了效率,修剪得也比較整齊,來年春茶發芽能夠更均勻,而且修剪的茶樹枝葉還能拿到工廠加工銷售,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管護成本,也增加茶農的收入。”貴州福祿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茶葉基地管理人員馬朝武說。
甕溪鎮海拔較高,山間云霧繚繞,氣候和土壤都很適合茶葉生長,所出產的茶葉品質高、口感好。2018年引進貴州福祿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種茶以來,該鎮把茶產業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產業生態化的主導產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資源、文化、品牌等優勢,全面提升茶產業核心競爭力。
今年以來,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附加值,延伸產業鏈,茶企根據市場需求,引進了扁形茶加工技術,把茶園管護中修剪的枝條進行加工后,銷往省外用于提取茶多酚和氨基酸,成為制作飲料、化妝品的原料等,讓綠色產業不斷釋放長效“紅利”,為甕溪鎮茶產業注入新活力,同時也為該鎮推進鄉村振興增添強勁動力。
甕溪鎮茶產業是思南縣實現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生動縮影之一。一直以來,該縣把茶產業作為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來抓,在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樹立品牌上持續發力,一條因茶興業、因茶致富的綠色崛起之路正越走越寬廣。目前全縣生態茶園面積達18.89萬畝,投產茶園15.16萬畝,可帶動9476戶28170人就業增收,年戶均收入達14000元。茶產業已然成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依托鄉土找準特色后,如何深挖做大一方產業?思南縣加快推進“產加銷”貫通、“農文旅”一體發展,緊抓“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打造“接二連三”的發展模式,持續推動農業產業進一步提質升級。
八月的思南縣三道水鄉周寨村,滿目蔥綠,生機盎然。在該村“雙高”紅薯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在對紅薯進行管護,三個月前種下的紅薯苗正在地里“孕育”新的果實。“現在做好了管護,收獲時才有盼頭。”周寨村村委會主任王勇來到地里,一邊查看紅薯長勢,一邊交代大家要做好管護,保障紅薯豐收。
周寨村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村民們世代有種植紅薯的歷史,過去由于缺乏市場和銷路,紅薯被用來當作禽畜飼料使用。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張誠返鄉創業,成立了以紅薯選育、種植、淀粉加工、生產粉絲、產品開發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使紅薯產業成為了周寨村村集體經濟增收、村民致富的高效產業。
“現在大家種植出來的紅薯通過‘變身升級’,加工成各種口味的紅薯粉,銷往全國各地,身價漲了好幾倍。”王勇感慨道。“以前農戶種什么賣什么,現在跟著市場調結構、盯著車間管田間。”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陳富梅說,公司采取“保底回收+利益分紅”的方式,訂單農業讓地頭連起了市場,既滿足了企業對優質紅薯的需求,又有效解決了農戶發展產業無處銷、銷不好的風險。同時,公司還覆蓋帶動全縣28個鄉鎮1萬多戶農戶種植“雙高”紅薯,實現群眾就近就業1.2萬余人次,2023年支付種植戶收購紅薯資金1億元。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周寨村始終把“產業富民”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以黨建為引領、企業為龍頭、產業為基礎、村級集體經濟為依托、村民為主體,與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強“村企聯建”,做強做大紅薯產業,加速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農業產業增值收益。2023年該村人均純收入2.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0萬元。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接下來,思南縣加快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富民產業,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讓一個個“土特產”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讓鄉村全面振興畫卷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漸鋪展。(陳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