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 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2965號(農業水利類215號)提案《關于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提案》統一答復。農業農村部表示,地理標志農產品是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獨特品質特征和農耕文化底蘊,以地域命名的農產品。我國高度重視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將其作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支持各地打造了一批“特而優”“特而美”“特而強”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不斷建立健全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持續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宣傳推介。
一是健全完善產品質量標準。農業農村部健全地理標志農產品特色品質指標體系,組織開展品質監測和評價,建立品質數據庫,制修訂有關質量分級農業行業標準60余項。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制定發布了《地理標志產品 贛南臍橙》等147項推薦性國家標準。
二是推進全產業鏈標準化。農業農村部堅持種質保護與品種培優并舉,收錄特色農產品資源6839個,建設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生產基地3712個,打造36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推動產加銷標準化協同。
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推廣“地理標志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等智慧監管模式,加強種養過程管控、農獸藥殘留自檢、產品帶證上市和產品質量追溯。截至2023年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注冊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企業2.6萬多家。
四是加大侵權執法力度。2023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意見》,加強知識產權執法的法治保障。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違法案件4.41萬件,移送司法機關1376件。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專項行動,連續三年發布地理標志行政保護典型案例。
五是強化宣傳推介。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連續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舉辦地理標志農產品專展,建設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展示體驗館;組織攝制《源味中國》專題紀錄片,央視播出后深受好評;近5年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舉辦產品推介活動和文化節慶活動4500余場次,全面展現農事農品農藝,講好地標故事。
農業農村部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品質評價和質量分級,按照職責分工依法打擊假冒侵權行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