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走出共同富裕新"稻"路
興安盟大米在京推介
稻田成景
8月,阡陌縱橫的田野泛起層層波浪,俯瞰興安盟水稻種植區,稻田與河流、村莊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業興一地”,興安盟是草原生態稻米之都,近年來,興安盟立足資源優勢,把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路徑打造成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共同致富的“幸福路”,進一步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礎。
品牌賦能,架起同心奮斗之橋
“興安盟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262.87億元,2023年末,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為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興安盟大米’的名氣越響,咱們的大米就越好賣,今年我們種植了600畝水稻。”近日,扎賚特旗“珍味稻”家庭農場負責人梁忠孝望著即將豐收的稻田笑著說。
近年來,興安盟把“興安盟大米”品牌建設納入全盟農業重點發展戰略,發揮興安農墾“國企”優勢,助推興安盟大米產業提檔升級,全力以赴落實“以平臺整合產業、以營銷拉動產能、以品牌提升品質”的發展思路。成立興安盟大米公司,助推興安盟大米品牌增效工程,創新創造了“三化賦能產業”模式,即鏈主企業平臺化、三產融合一體化、聯盟單位協作化,推動大米產業“產加銷一體化”“貿工農一條龍”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效解決了“興安盟大米”品類繁多、品質不一的問題,形成了成熟的“興安盟大米”品牌集群。
米布丁、米乳、牛奶黑米燕窩粥、大米酒……從米到“米+”,興安盟大米產業實現“接二連三”發展。“興安盟大米”品牌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十大好吃米飯”“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
科技支撐,凝聚團結奮斗之力
品牌創建、品質提升,科技和創新“加持”,興安盟大米產業朝著現代化目標加速前行。
為提升大米產業的科技含量,興安盟積極引進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已建立了高層次研發平臺和產業化推廣平臺5個,爭取科技項目5個,獲得各類專利7項,形成技術模式或規程6個。經過嚴格篩選,已通過審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有2個。這些科研成果,為興安盟大米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靠科技。農機上配有電動方向盤、自動導航系統和衛星平地系統,省時省力,效率還高。”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介紹著智慧農業帶來的新變化。從春耕、春播到田管、秋收,扎賚特旗把“智慧”賦能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看天”向智慧農業“看屏”的轉變。
二龍屯水稻全程可追溯示范基地、義勒力特鎮綠水田物聯網質量控制中心、科右前旗農作物病蟲害田間監測站、突泉縣智慧農業云平臺、扎賚特旗智慧大腦……近年來,隨著數字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中心和智慧農場等一批智慧農業新技術應用典型工程的投入使用,一批批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智慧農業為興安盟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添翼賦能。
產業致富,鋪就攜手共進之路
一粒米撬動一個產業,一粒米富裕一方百姓。
在扎賚特旗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水稻種植基地,記者見到綽勒銀珠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樸成奎時,他正蹲在稻田邊察看水稻長勢。
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內蒙古自治區級人大代表,1967年出生的樸成奎是新時代的新農民。從種水稻到建立合作社,成立扎賚特旗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注冊“綽勒銀珠”商標,研發完善綽勒銀珠品牌大米有機和綠色兩大系列,到擁有13個產品和“銀珠一號”自有品牌,30余年來,他帶領村里的各族村民不斷做大水稻產業,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綽勒銀珠米業有限公司種植水稻2萬畝,帶動周邊各族群眾發展水稻面積近5萬畝。
同樣,在通往共同富裕的“稻”路上,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三合村各族村民正攜手并進。今年40歲的朝鮮族村民張海峰返鄉創業,在村里開辦了興安盟草原三河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圍繞稻米產業,探索“基地+農戶+帶頭人+市場”模式,帶動群眾共同增收致富。去年,公司與周邊農戶簽訂了15000多畝地的產出訂單,帶動了當地1000余戶農民增收。
好山好水好大米,興安嶺上興安盟。帶著一年又一年豐收的希望,精彩的興安盟大米故事將繼續為興安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增添鮮活的注腳。(記者 武跟兄)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