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貨”出陜記
近日,第九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發布了《2024中國果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延安蘋果、咸陽馬欄紅、周至獼猴桃、大荔冬棗躋身2024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前十。
品牌價值的背后,是“陜貨”出陜開拓市場的名片效應。“陜貨入吉”“陜貨入蘇”,對接新客戶、培育新優勢,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產品,打開多元市場,陜西諸多消費品贏得回應。
“陜貨”南下北上 拓展新銷路
“陜貨入吉”拓展新市場。在第23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陜西供銷特色展館內,系統14家企業的20類60余款陜西農業特色產品集體亮相長春,形美香高的茶葉、色澤艷麗的蘋果、肉質厚實的大棗、品種豐富的小雜糧等名優特農產品吸引了眾多客商和消費者的目光,大家紛紛駐足品嘗、咨詢了解、洽談合作。
類似的場景在廣東省惠州市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上演。
“陜貨”“入灣出海”。今年5月中旬舉行的2024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活動上,陜西省供銷合作總社共組織33家優質供應商的150余種、300余款特色農副產品參展。陜西供銷展區各企業現場簽訂意向采購合同200余份,意向采購訂單金額超過5000萬元,與港澳、江蘇、四川等地區的采購商達成戰略合作。
為了讓“陜貨”走得更遠,陜西產銷對接持續加強,陜西供銷集團推動500余款陜西特色產品上架中電數科消費幫扶平臺,5款大宗農產品進入中石化易捷超市,67款陜西“土特產”列入江蘇省總工會APP平臺產品名錄。陜西供銷電商“832平臺”已經有3316家供應商入駐,上架商品3萬多個,上半年助力陜西脫貧地區農產品銷售達2.53億元。
搶灘機遇 擦亮產業新名片
眼下正值渭南大荔冬棗集中上市期,新鮮冬棗采摘銷售熱度不減,其中,國外訂單不斷擴大,出口量實現持續增長,冬棗外銷讓產業發展更有勁頭。
由于訂單量的急劇增長,陜西大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運輸主管王家寶每天起早貪黑忙著調度入庫。王家寶稱,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市場反饋,公司已經累計向東南亞、北美洲、非洲等地的16個國家出口冬棗64萬斤,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銷售額也突破了600萬元。
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主任游建敏說,隨著大荔冬棗成功打入歐美、中東、東南亞等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了大荔冬棗的品牌影響力,今年比較往年出口量增加30%,預計全年出口近4000噸。
在楊凌,農業科技“走出去”實現新突破。今年3月,6000株優質蘋果種苗運抵烏茲別克斯坦,新型矮化栽培技術首次走出國門。對外經貿合作持續拓展深化。金海生物疫苗出口巴基斯坦,青皮她園火龍果種苗出口正在資質備案,企業“揚帆出海”更加順暢。富平柿餅、柞水木耳等陜西農特產品搭載中歐班列遠銷中亞。上半年楊凌進出口總額增長17.35%,其中出口總額增長26.11%,增速全省第三。
除了農產品,陜西紡織品、重卡、汽車零部件、石油裝備、輸變電設備等其他傳統產業的產品,以及高成長性外貿產品,也是陜西叩開海外市場的“拳頭產品”。提升這些產品的附加值、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是陜西搶訂單、穩外貿的主攻方向。(張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