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坑潑水奇遇記:鄉村運營的品牌化實踐
8月24日上午,新昌縣鏡嶺鎮外婆坑村,現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一場滿載祝福和快樂的潑水“奇遇”記正在火熱開展,潑水大戰、民族扎染、特色長桌宴、篝火晚會、惠農直播等精彩活動紛呈,給所有來賓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本次活動由紹興市委統戰部(民宗局)、紹興市農業農村局、新昌縣委統戰部(民宗局)、新昌縣農業農村局等指導,由新昌縣鏡嶺鎮人民政府主辦,由外婆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中國平安財產保險紹興中心支公司、新昌吾鄉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紹興市網聯會、紹興市大學生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巴士城農創客創業園、筑臉遠岫等聯合承辦,由紹興市溫商慈善基金會支持。
來啦!潑水“奇遇”記
“今年,我又來啦。”上海的劉小姐今年帶著閨蜜們“再戰”外婆坑潑水大戰。現場,游客們紛紛加入戰隊,相互潑水祝福,和著節拍與村民們共同起舞,大家一起告別炎熱的夏日。
活動現場還安排了豐富的外婆坑民俗系列活動,少數民族服裝旅拍、少數民族扎染、鄉村打麻糍等。傍晚時分,外婆坑村的石板路上,一排長桌沿路擺開,少數民族的姑娘們翩翩起舞,大家一邊欣賞節目、一遍享用外婆家的美食,共度夏天的最后一個狂歡周末。
開播!老林履新職
“90后運營團隊的加入,村里越來越熱鬧了。”全國勞模、原外婆坑村黨支部書記林金仁這樣說,退休的村書記如今也干起了直播。
當天的活動現場,林金仁和90后運營團隊吾鄉文旅負責人吳黎明開展了一場“百味外婆坑”浙江平安產險聯農帶農惠農直播,推薦了外婆坑的數款優質農產品,手工日曬面、外婆坑大佛龍井綠茶等,短短一小時,下單量已破萬。
品牌化!節慶助共富
“潑水節”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水是純凈、美好和吉祥的象征,通過互相潑水祝福,表達對彼此的關心和祝福。外婆坑村延續少數民族的特色節慶,融入鄉村振興發展之中,打造出了一個民族特色與本地民俗相結合的特色活動。
從“缺錢缺糧缺姑娘”的光棍村,到遠近聞名的“江南民族第一村”,外婆坑村的節慶品牌化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以外婆坑的潑水節慶為例,吸引了來自上海、蘇州、寧波、杭州等地的游客,帶動了周邊民宿、餐飲等業態,更極大地帶動了外婆坑的農產品銷售。
外婆坑村位于新昌縣鏡嶺鎮,地處新昌、東陽、磐安三地交界處,村域面積4平方公里,329戶907人,有苗族、土家族、壯族、彝族、土家族等12個少數民族。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28萬人(其中過夜人數5萬人),村集體經濟收入440.9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5萬元,旅游綜合收入2600萬元。
外婆坑村依托山水資源稟賦和民族古村風貌,深化“千萬工程”,努力踐行“兩山理論”,發展鄉村旅游,唱響民族融合主旋律,實現了從“光棍第一村”到“江南民族村”的華麗蛻變,先后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全國3A級景區。
近年來,外婆坑村堅持黨建統領,創新“一迭三整六統一”運營模式,將外婆坑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和一條路、一片葉、一張餅的故事有機結合,開發“鏡嶺味道”系列文創產品,打造獨一無二的“外婆”IP,打響“外婆”品牌。2023年鏡嶺味道全年銷售額達到900萬元,昔日貧困村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外婆坑村運營公司吾鄉文旅負責人吳黎明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品牌化思維”貫穿運營始終,整合商會、協會、企事業單位等各方資源,引導更多新農人來到鄉村,共創共建,激活產業、創新產業、帶動村民,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市場化經營,探索“千萬工程”的外婆坑實踐樣板。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