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來了“廣東親戚”
圖為貴州省盤州市天富刺梨產業園區。吳 進攝
布滿枝頭的刺梨。 吳 進攝
廣東中山,位于伶仃洋畔,珠江自此滔滔入海;貴州六盤水,地處烏蒙山脈,珠江在此滴水成河。2021年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關系調整后,廣東、貴州兩省建立起新的結對幫扶協作關系,中山市與六盤水市從此結下“山水情緣”。
自協作關系建立以來,中山、六盤水發揮各自優勢,在產業、勞務、教育、醫療、文旅消費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務實高效的合作,越來越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不斷涌入六盤水。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中山市已向六盤水市撥付財政援助資金1.68億元,縣均投入5600萬元;計劃實施東西部協作項目85個,已啟動實施79個,共幫助六盤水13749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8%。
特產銷路好
郁郁蔥蔥的樹林間,一群群毛色黑亮、體態健碩的黑毛豬自由穿梭。走進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新場鄉松壩村,一家黑毛豬養殖場隱藏在烏蒙山脈深處。
今年,在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六盤水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的大力協助下,該養殖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功將145頭優質生豬出口至港澳地區,實現了六盤水畜牧產品出口“零”的突破。
貴州二表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金濤介紹,他利用六盤水市的生態環境優勢,選擇西藏“藏香豬”做父本,以西南地區特有的土豬做母本,培育出富硒“涼都跑山豬”新品種。“因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我們的黑毛豬一經上市便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養殖場的規模不斷擴大。”
公司規模越做越大,需要的資金自然就多了。2022年,工作組為其安排了4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提升了養殖場飼養設備自動化水平和糞污處理能力,助力降低生產成本。
“在銷售端,工作組幫助我們讓產品走得更遠。”據王金濤介紹,為了讓公司的生豬跨區調運無阻礙,工作組協調相關部門指導其準備資料走流程,幫助企業于2022年11月通過國家級“非洲豬瘟無疫小區”現場評審,成為少數可跨省調運活豬的企業,順利進入全國市場。
同樣打通“出山”阻礙的農副產品還有巖腳面。巖腳面采用六盤水地區生產的優質小麥精粉為主要原料,取當地溪水,百揉為團,三壓成面。巖腳面有著久煮不稠不爛的特點,口感香、滑、勁、脆。
成立于2008年的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巖腳大暢面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巖腳牌巖腳面的生產及銷售。2022年,該企業獲得東西部協作資金300萬元,實施巖腳面加工廠改擴建項目。六枝特區巖腳大暢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植富表示:“在項目擴建以前,我們的年產量在七八千噸,擴建后年產量達1.5萬噸,增長了一倍。”
“以前我們的產品一直在貴州本省銷售,如今遠銷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以及浙江、福建等地,銷量較以往提升了兩成多。”張植富介紹,今年工作組還牽線搭橋,通過線上銷售平臺及中山市各鎮街工會的幫助,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知名度。
如今,越來越多的“涼都高山珍品”跨越山水,獼猴桃、刺梨、茶葉、人民小酒、巖腳面、盤縣火腿……走出大山、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暢銷全國。截至今年6月底,中山市共幫助采購、銷售六盤水市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3.36億元。
文旅產業興
以清涼著稱的貴州,暑期旅游市場持續火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游客避暑的首選旅游目的地。
8月4日,2024“刺力王”六盤水馬拉松舉行,來自國內外的3萬余名跑友歡聚一堂,感受夏季清涼馬拉松。
本屆賽場上,300多名來自廣東中山的跑友乘坐專列來到六盤水,他們中有來尋找合作伙伴的企業家,也有帶家人感受自然與文化之美的中山市民。大家不僅是馬拉松的參賽者,更是中山市與六盤水市東西部協作的見證者。
中山職業跑手張志宏“打卡”過全國各地50余個馬拉松賽事,對六盤水馬拉松賽事尤為關注。他告訴記者,首次參與六盤水馬拉松,既感受到“中國涼都”19℃的夏日涼爽,也感受到少數民族人文風情,“回去后,我也會向中山的朋友介紹推廣六盤水,鼓勵大家來六盤水旅游、投資、跑馬拉松”。
六盤水市文體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王嫻表示,除了馬拉松賽事的互動外,今年避暑季,六盤水還專門推出了從5月5日至12月31日,廣東人到六盤水所有A級景區首套門票“全免”的優惠政策。
廣東作為貴州旅游第一大客源地,粵黔兩地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前景廣闊。而中山不僅為六盤水提供了資金支持,更在旅游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品牌打造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幫助。
比如,近年來,借助東西部協作力量,六盤水市水城區海坪街道阿婁社區千戶彝寨文旅產業發展獲得了更大動力。阿婁社區千戶彝寨原本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如今,游客可以欣賞參與彝族竹竿舞等民俗活動,深入體驗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2021年,中山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0萬元,幫助阿婁社區進行供電線路整改提升、安裝戶表及配套變壓器等項目,提升供電水平和安全性。2022年,中山通過村企結對投入社會幫扶資金,支持特色民族村寨、餐廳和民族文化園的建設,為阿婁社區旅游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完善社區硬件設施,東西部協作還為阿婁社區引入更多“軟支撐”。中山市發揮東西部協作援助資金的撬動作用,對由國家鄉村振興局和中國農業銀行聯合推出的“富民貸”進行貼息,撬動銀行增加投放貸款額度,為農戶提供每戶最高20萬元的免擔保、貼息信用貸款。
當前,隨著粵黔合作的不斷深化,六盤水的文旅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共建產業園
在貴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條嶄新的國內先進果糕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行。記者了解到,這條生產線每年可生產刺梨果糕約900噸,消化刺梨原汁約1200噸,是目前國內最高速度的刺梨果糕生產線,由中山投入15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援建。
東西部協作重在增強“造血”功能,產業是最有力的支撐。3年來,中山市與六盤水市共建中山市東區組團·六枝特區共建農業園區、中山市小欖組團·盤州市共建農業園區、中山市火炬組團·水城區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個,以及工業園區3個,推動落地產業協作項目76個,實現到位資金47.78億元,有力帶動了本地產業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和脫貧人口就業1.1萬余人。
其中,中山市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8億元用于六盤水市主導產業提質增效,助力建成獼猴桃“噸產園”3萬畝、刺梨“千斤園”18萬畝、茶葉“萬元田”2萬畝。盤州市天富刺梨產業園獲批創建省級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在貴州人的餐桌上,刺梨汁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來到盤州市盤關鎮東北部的賈西村,眺望四周,漫山遍嶺種植的都是刺梨,這里的刺梨種植面積有6200多畝,也是中山市小欖組團·盤州市共建農業園區。
接下來,陸續采摘下來的刺梨將被送進村內的加工園,最終成為刺梨原漿等多樣化產品走向市場。目前,刺梨產品供銷兩旺,在大灣區經常能看到刺梨系列產品的身影。
“8月初就可以采摘了。在中山市的結對幫扶下,去年我們的刺梨鮮果已經完成了原汁加工。”盤州市天富刺梨產業園負責人聶德友說,刺梨初加工生產線建成投產后大大增強了賈西村刺梨產業的發展動力,冷藏儲存房也提升了貯備能力。該產業園目前種植刺梨面積達5.6萬畝,覆蓋農戶3498戶9446人。
粵黔協作工作隊六盤水工作組組長鄒俊強表示,接下來,工作組將以中山“工改”精氣神和六盤水“三線建設”精神為引領,推動中山與六盤水東西部協作再上新臺階。
從珠江口到烏蒙山,千里南國,萬重黔山,廣東中山與貴州六盤水深化東西部協作正大踏步地向前邁進……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