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蜜梨產業拓出共富道路
2021年底,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成功將“鐘山蜜梨”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年來,桐廬縣不斷做強梨產業、深挖梨文化、做實梨經濟,以蜜梨品質提升為抓手,拓寬品牌流通渠道,為蜜梨產業發展繪出甜蜜圖景。
統一收售 快遞反哺
因地制宜拓銷路
作為鐘山蜜梨主產區,鐘山鄉是桐廬縣較為偏遠的山區鄉鎮,群山環抱,多丘陵,人均耕地面積少。2000年前后,鐘山鄉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為帶領村莊脫貧,時任鐘山鄉大市村村主任的陳新照抓住當地晝夜溫差大、土壤透氣性好的優勢,開始嘗試種梨致富。
2004年,大市村成立了首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鐘山蜜梨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據現任合作社社長鄭衛萍介紹,當時鐘山鄉的蜜梨種植雖初獲成功,但由于交通不便,收梨人難以上門,陳新照便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向農戶收梨并對外出售,避免“果賤傷農”。
“一開始合作社還在尋找客源時,‘三通一達’這些快遞老板便紛紛向我們預定蜜梨,當作員工福利發放、當作客戶禮品贈送……還口耳相傳地幫合作社宣傳推廣、打響知名度。”鄭衛萍表示,鐘山鄉作為中國民營快遞的發源地,孕育了申通、韻達、圓通、中通等快遞企業。在家鄉發展蜜梨產業時,這些快遞企業利用自身優勢,通過預訂包銷、開通快遞專線等方式,幫助鐘山蜜梨拓寬渠道,銷售至全國各地,近年來,已連續幫助梨農銷售蜜梨63萬余箱,總價值5500余萬元。在為農戶解決收售難題后,合作社也致力于給村里的農戶提供更好的生產環境。“給村里修好了路,還給農戶們鋪設了種梨的水管。”鄭衛萍說。
發展至今,合作社還與大潤發、聯華、新農里等各大商超簽約,并舉辦鐘山蜜梨品鑒會,吸引更多人前來試味、下訂。針對滯銷的蜜梨鮮果,合作社將之煮后烘干制成蜜餞,以期在盡可能保持其本味的情況下延長售賣時間。“不過今年的鮮梨都賣完了,就沒有做蜜餞之類的產品。”鄭衛萍說。
“今年,在蜜梨集中上市前,桐廬縣市場監管局對水果經營戶開展專項檢查,防止外地梨冒充鐘山蜜梨,為蜜梨正常銷售保駕護航。”鄭衛萍說。
目前,鐘山鄉蜜梨基地面積已達1萬余畝,年產量8000余噸。合作社已形成成熟的“統一農資采購,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一條龍”模式,并在生產中以統一標準進一步把控蜜梨質量。
通過該模式,合作社帶動2個鄉鎮、20個行政村的687戶農戶增收已成為桐廬縣規模最大、最具實力、管理最為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23年,合作社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示范社”。
技術革新 產業融合
深耕品質開新路
據介紹,鐘山蜜梨最初主要有黃花、清香、翠冠3個品種。為進一步提升蜜梨品質,合作社對接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著力研發成熟更早、抗病蟲害能力更強的新品種。2017年,桐廬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高級農藝師鐘林炳在鐘山鄉引進了翠玉、初夏綠等新品種,果型圓潤更漂亮,并能將蜜梨上市時間提早至7月中旬。今年以來,合作社正在逐步推廣抗病能力更強的新品種“鐘玉”。
同時,技術專家還對農戶的生產進行科學指導,按照蜜梨技術標準,執行產地準出管理,強化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管理,對農戶們一年至少進行3次以上的技術培訓。“我這個肥料這樣放可以嗎?我家的梨樹葉有蟲蛀,可以用農藥嗎?”除了統一培訓,農戶遇到問題也會去問專家的意見。現在,鐘山鄉共有農民技術員38位,農民技師12位。
“目前,合作社已經建起了機械化分揀包裝廠,可以自動按大小、外觀進行分級,后續可能還會加入甜度的判斷維度。合作社還在嘗試做標準園地,引入機械化生產。”鄭衛萍介紹,鐘山鄉人口老齡化程度較大,種植缺少勞動力,但受地形限制,機械操作較為困難,這也成為目前亟待攻克的難點之一。
此外,為延伸蜜梨產業鏈和價值鏈,嫁接周邊優勢資源,“鐘山蜜梨共富工坊”(以下簡稱“共富工坊”)應運而生,以期打造農文旅融合的共富模式。據共富工坊職業經理人趙安桐介紹,共富工坊立足“鐘山蜜梨”主品牌,注冊了“鐘養坊”子品牌,主要研發梨膏、梨膏棒棒糖、梨膏果凍等蜜梨衍生產品。“共富工坊內部集生產、體驗、科普、研學于一體,規劃有SC標準生產線,確保產品質量,并已和鐘山小學等院校達成合作,可以前往共富工坊進行梨膏制作等研學體驗。”
未來,共富工坊還將開通線上銷售,開拓直播間助農等新的共富道路。(葉家茂)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