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瓜子,何以成為新疆的名片?
以食葵為主的瓜子類作物種植在國內分布廣泛,以內蒙古、新疆、甘肅、黑龍江等地為主。其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瓜子生產基地,瓜子類作物年總產量近10萬噸,被譽為“中國食葵之鄉”“中國黑打瓜之鄉”。
瓜子成支柱產業
瓜子是第十師北屯市的支柱產業,是當地人收入的重要來源。每年夏季,代表成熟的“黃色”都是當地的主色調。眼下,當地食葵、打瓜等瓜子類作物正在大面積采收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我的200畝食葵長勢挺好,估計畝產有300公斤。”北屯市一八八團種植戶王進步說,今年種植的新品種,收獲期提前了近20天,這些食葵將發往浙江、天津等地。
近日,在北屯市的新疆晨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內,各生產線正加足馬力生產。經打磨、去石、水洗、烘干、色選等多道工序后,色澤鮮亮的瓜子將“奔赴”世界各地。
“面對逐年增長的市場需求,今年新增了瓜子剝殼線以及精選線。”該公司生產廠長宋玉東說,生產的南瓜子主要發往歐盟和中東地區。
全國優質瓜子生產基地
“北屯規模化種植瓜子有20多年歷史。”北屯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研究員陳貴紅介紹,北屯市地處北緯47°瓜子類作物“黃金種植帶”,水土光熱組合優勢明顯,生產的瓜子粒大、皮薄、色亮、飽滿,在中國以優質高產而著稱,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瓜子供應基地。
“北屯種植瓜子類作物用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陳貴紅說,因生長期光照充足,病蟲害少,特別是成熟和晾曬時雨水很少,發霉情況極少。
他說,2023年,北屯市瓜子類作物每畝去掉物化成本,平均利潤約1700元,還不算衍生利潤和效益。
完善的綠色循環瓜子產業鏈
從育種開始,到發展出一條綠色循環瓜子產業鏈,北屯市全方位布局產業結構,不斷加快產業改造升級,逐漸形成炒貨、油脂、飼料等特色產業集群。
陳貴紅介紹,近年來,北屯市政府與新疆農墾科學院、石河子大學以及相關企業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種子到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將技術和優良品種落地轉化,從生產管理環節保障區域內瓜子的質量。
數據顯示,目前,北屯市及周邊縣市瓜子類作物種植面積250余萬畝。現有瓜子企業32家,瓜子合作社15家,產品銷往17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800萬美元。
當地還在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用力,舉辦瓜子節、瓜子行情研討會等。記者從北屯瓜子產業協會獲悉,繼2021年獲“北屯瓜子”農產品地理標志后,正在申報“北屯南瓜”農產品地理標志。
“2023年9月,北屯葵都瓜子產業園在北屯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地,項目將阿勒泰地區的瓜子加工倉儲基地、物流互聯交易平臺等元素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交易平臺,通過發布瓜子行情價格指數,指導瓜子期貨交易。”北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王軍說。
在北屯市,一粒瓜子“種”出一條特色產業鏈,已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