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景村共融促共富
盛夏時節,走進位于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的鹿田村,只見村口的鹿女湖碧清如鏡,周邊山峰倒影似畫。
地處浙江金華市的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是浙中旅游勝地。景中有村,村景互動,是該旅游區的重要特點之一。
“鹿女湖的原先功能比較單一,作為水庫只是用于灌溉。”鹿田村黨支部書記陳鋒介紹,幾年前,經過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的布局,陸續打造了觀光棧道、沙灘、騎行道、叢林小火車、水上運動中心等業態后,鹿女湖一下子成為金華市民的網紅打卡點,每天前來休閑旅游的市民絡繹不絕。
見到村民樓寶松時,他正在150平方米的新房里打掃衛生。“村里的旅游業態多了以后,游客量持續增加。2022年我翻修了老房子,將8個房間用來做游客接待,一年收入有20多萬元,比以前在家單純種地強多了。”樓寶松笑呵呵地說。
村莊大變樣后,村民日子也有了大變化。據陳鋒介紹,鹿田村山水景色沒有開發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萬多元,如今村民通過出租農家房屋、搞民宿餐飲、苗木盆栽等,人均年收入達到5萬元。
不光是鹿田村,記者沿著北山蜿蜒山路前行,走進大嶺、洞前等村莊,這些風光秀麗的小山村,也實現了由“顏值”到“價值”的轉變。
“6年前,我們大嶺村頭頂上是蜘蛛網一般的電線,道路上有摩托車開進去就拔不出輪子的大坑,芙蓉湖里是制作番薯粉排出的污水,臭不可聞。”大嶺村黨支部書記翁健余回憶說。
近年來,在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的項目推動下,大嶺村的美回來了,村民的收入也漲了。
除去荒草、種上鮮花,移掉電線桿、種上綠樹、把電線埋在地下……一番整治之后,大嶺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周末和節假日來玩的人越來越多。”2018年到大嶺村開了家民宿的“新村民”杜惠珍說,在鄉村旅游業的帶動下,大嶺村的筍干、番薯、蘿卜等農產品已不再爛在地里,一上市就被游客搶購一空,村民也從原來的“出不去”變成了現在的“不想出”。
坐擁雙龍溪峽谷、二仙洞等景觀資源的洞前村,在20世紀90年代時,還是一個以石灰、礦業等產業為主的村莊。近年來該村打造的溶洞探秘游、文化體驗游、運動賽事游、露營休閑游、度假康養游等旅游產品,帶動了鄉村振興。
“自從搞起了鄉村旅游,各家各戶都有了新氣象,不僅村莊環境更漂亮了,村民人均年收入也有大幅度提升。”洞前村黨支部書記方德瑤說。
以景帶村,以景富民。據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景村共富文章,景區近年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資金,用于支持景區內29個村莊的道路、人居環境、旅游設施改造提升,并解決了800多名村民的就業。與此同時,依托景區游客帶動,29個景區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比5年前增長了30%以上。
“景村融合,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將充分發揮景區輻射帶動作用,同步推進農村景觀化、產業融合化、全域景區化,讓更多村民在景村共融發展中獲得實惠。(本報記者李平 孔令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