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鄉看浙江!這場新聞發布會定下全省茶產業發展“小目標”
茶葉,既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更是縮小“三大差距”、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鑰匙”。
7月17日下午,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召開的關于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解讀了此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并對浙茶產業新發展給出了具體舉措。
《實施意見》中明確,到2025年,全省茶園面積將達320萬畝、農業產值達315億元,培育全國影響力的茶品牌20個,綜合產值突破1300億元;到2027年,茶園面積擴大到330萬畝、農業產值達350億元,全國影響力的茶品牌增加到30個,綜合產值達1500億元。
如何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浙江多措并舉,重點在“三提三增”六方面發力。
在基地提檔上,龍井茶要更標準、更品牌、更精深;白化茶要玩轉“融合牌”,搞好多業態;早茶要提品質、強品牌;其他特色茶要“一縣一品”,做精做優。同時,大力推廣茶園機械化,鼓勵生態化、景觀化、融合化經營,建設宜機化茶園80萬畝,推動茶園進一步提檔升級。
在科技提能上,名優綠茶產區要升級裝備、優化工藝、提升品質;鼓勵建設精深加工園區,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支持發展紅茶、黃茶等多元茶類;大力推動茶葉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發應用,組建省市縣三級技術服務團隊,讓科技為茶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品牌提優上,構建“龍井領航+群星閃耀”的浙江綠茶品牌矩陣;優化產地市場布局,改造提升交易模式,推動浙茶包裝全面“國標化”;加速名優綠茶全球推廣,支持新式茶飲出海,力爭茶葉出口額突破5億美元,讓浙江茶香飄得更遠、賣得更俏。
在融合增效上,支持打造茶葉特色小鎮和精品旅游線路,創建茶葉特色小鎮50個、省級茶旅融合精品線路50條;活化利用茶文化農遺和非遺,讓茶文化遺產在指尖流轉,在舌尖綻放,在心間永續!廣泛開展茶文化“五進”活動(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支持建設茶博館、茶莊園、茶空間,讓品味浙茶成為一種文化享受,讓茶園成為網紅打卡地。
在全鏈增值上,加快全產業鏈數字化,從茶園到茶杯全程“智慧升級”。鼓勵各地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揮茶企“領頭雁”作用;加強“新農人”、農創客培養;建立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發展茶葉“地瓜經濟”,讓茶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在政策增持上,統籌用好各級政策,支持標準化茶廠、生產線升級、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探索建立誠信獎懲和質量追溯機制,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據了解,2024年浙江從事茶產業人員達165萬人,茶農人均增收1.83萬元,實現了百萬就業、百億增收。
“今年,浙江省茶農的人均茶葉收入將力爭突破1.95萬元。”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大海表示:“我們將以《實施意見》為抓手,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讓‘世界茶鄉看浙江’這張金名片更加熠熠生輝,在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實踐中抒寫更多生動故事?!?/span>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