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村BA”從“網紅”到“長紅”的臺江密碼
仲夏時節,傳統的苗族“吃新節”如約而至。籃球擊地的聲響與苗族飛歌的悠揚在雷公山下交織,一場由村民自發組織、全網超920億次傳播的“村BA”籃球賽,正以“體育賽事+文化交流+民族團結”的融合模式,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在苗鄉侗寨生動實踐的新篇章。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地處雷公山北麓、清水江南岸,素有“千里苗疆腹地”之稱。在這里,籃球不僅是運動,更是刻在民族血脈里的文化基因,“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的傳統已延續百年,從天亮打到天黑的“天亮文化”,詮釋著群眾對籃球最純粹的熱愛。
監管筑基:守住“煙火氣”里的安全底線
“以前辦賽,最擔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價格亂象。現在有了市場監管部門的‘早介入、全覆蓋’,我們只管專心比賽!”臺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感慨道。自“村BA”爆紅以來,臺江縣市場監管局以“監管為職、服務為民”為宗旨,創新“服務+監管”雙輪驅動模式,為“村BA”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我們在‘村BA’的活動地成立了臺盤市場監管分局,通過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面提升‘村BA’市場保障能力和執法水平。”臺江縣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冉龍華向記者介紹,為確保賽事期間游客飲食安全,該局嚴格審查食品經營主體入場資質,全覆蓋培訓從業人員,強化食材溯源,在賽場周邊設立快檢點,重點抽檢農殘及餐具潔凈度,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嚴禁哄抬物價,必須明碼標價!”每逢賽事,臺盤市場監管分局都會向商戶發放《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書》,組織簽訂《價格承諾書》。“我們在賽場周邊設立了價格監測點,對餐飲、住宿、特產銷售等進行動態監控,發現一起問題查處一起。此外,還設立了賽事活動維權專線,應急分隊24小時值班待命,確保突發事件快速處置,及時化解群眾糾紛,確保‘村BA’賽事期間零事故、零輿情。”臺盤市場監管分局負責人羅彬表示。
品牌鑄魂: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體系
“臺江縣金丹阿嬌公司提交的‘村BA’系列商標注冊申請,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注冊397件。”臺江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股負責人姜燕向記者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自2022年起,臺江縣以商標注冊為突破口,構建“村BA”全鏈條品牌保護體系。“截至目前,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543件‘村BA’賽事的商標注冊申請,97件‘村BA’周邊文創產品涉及的商標注冊申請。”姜燕表示。
完備的商標布局為“村BA”品牌建設與運營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作為品牌運營公司,我們負責‘村BA’衍生系列商品的開發、銷售、市場運營等工作,深刻感受到品牌的力量。”臺江體旅公司副總經理潘仁志介紹,近年來,公司陸續推出“村BA”吉祥物“村寶寶”、球衣、籃球等系列產品,還依托當地傳統民宿開發了“村BA”特色月餅、冷泡茶、冰箱貼等文創產品,受到了廣大游客喜愛。
電商賦能:打造鄉村振興的“數字引擎”
為進一步挖掘“村BA”的商業潛力,臺江縣圍繞“讓手機成為新農具,讓數據成為新農資,讓直播成為新農活”的“新三變”發展理念,探索“5000人自媒體矩陣”和“一村一隊”模式,開展電商直播培訓,深層次培育電商直播達人,讓深山“土貨”搭上“村BA”和電商“快車”。
截至目前,臺江縣9個鄉鎮(街道)共培育90個團隊513人,各類農特產品出單量2.5萬余單,銷售額100余萬元,直接帶動就業731人次,間接帶動就業1364人次。
“下一步,臺江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持續開展‘村BA’鄉村主播培育孵化服務,大力培養職業化的主播大軍,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為廣大群眾創造更多民生福祉。”冉龍華表示。
當籃球撞擊地面的聲音與苗嶺山風共鳴,當市場監管的“服務之手”與產業發展的“市場之手”緊握,臺江正以“村BA”為支點,撬動起農文旅體商融合發展的新未來。
在這里,監管不是冰冷的約束,而是讓“煙火氣”更旺盛、讓“文化根”更深厚、讓“產業路”更寬廣的溫暖力量。這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體育競技水平,更成為推動民族融合、促進產業升級、壯大數字經濟的重要平臺。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