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開出隱藏款
銅仁抹茶、濰坊鵝肝、郴州魚子醬……越來越多傳統印象中的“洋特產”,正結合各地山川風土成為中國新特產。產自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的新特產,豐富了老百姓餐桌,拓寬了產業賽道。
銅仁抹茶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產國,而四分之一的抹茶產自貴州銅仁
“發車儀式正式開始!”6月11日上午,貴茶集團62噸歐標抹茶出口北美、日本發運儀式在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貴茶產業園舉行。今年以來,該集團抹茶出口累計超200噸。
在不少人印象中,日式抹茶較為出名,所以很多人以為抹茶是日本特產。其實,抹茶源自中國,宋代傳入日本后廣為流行。隨著新茶飲的火爆,國內接受抹茶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如今,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產國,而四分之一的抹茶產自貴州省銅仁市。
“銅仁產茶的生態環境優勢無法被復制。”銅仁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肖楚說,“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寡日照的獨特地理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抹茶產業的發展。”
不同于傳統綠茶種植方式,抹茶的樹種在采摘之前,要經過20天左右的遮陰覆蓋,以此提升葉綠素和茶氨酸含量,降低苦澀口感。采摘后,還要經過蒸汽殺青、冷卻烘干、梗葉分離、二次干燥、精細研磨等復雜工序,對制茶工藝提出較高要求。
沖泡一杯抹茶,飄出淡淡海苔香,這是屬于抹茶的獨特香氣。貴茶集團銷售總監李云說:“現在的消費者除了注重飲品的口感和顏值外,更注重營養價值,這為抹茶打開市場提供了機遇。”
在武陵山腹地,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腳下,一座現代化的“世界抹茶超級工廠”開辟出了茶產業新賽道。貴茶集團建成的全球最大抹茶單體精制車間里,抹茶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通過標準化、智能化的加工流程,我們可以確保茶葉生產全程不落地,保證抹茶品質。”李云說。
銅仁抹茶產業并非單打獨斗。數萬畝歐標抹茶基地中,超10萬名茶農在此就業增收,輻射帶動了30多家碾茶企業成長。茶香四溢,串聯起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鏈條。
一杯茶能撬動多大市場?銅仁的規劃是,到2026年抹茶綜合產值達17億元以上。為加強包括抹茶在內的“梵凈山茶”公共品牌影響力,銅仁在北京、蘇州、東莞、蘭州建立4個推廣運營中心。
“抹茶應該如何沖泡?”“抹茶有什么營養價值?”很多消費者對抹茶食用方法很感興趣。“抹茶富含氨基酸,既能當作風味飲品,也可以制作糕點等食品。”貴州綠茶·梵凈山茶北京運營中心主任田仁兵說,基于抹茶粉原材料,當地企業還研發了抹茶拿鐵、玫瑰抹茶、抹茶掛面等,滿足年輕消費者個性化的口味需求。
除了豐富多元的抹茶產品,“抹茶+”背后的文化帶動價值鏈不斷延伸。“一杯抹茶,不僅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也串聯起海內外市場。”田仁兵說,“結合抹茶產業與生態特色食品、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銅仁舉辦梵凈山抹茶大會,打造抹茶小鎮,打響‘中國抹茶之都’招牌。”
臨朐鵝肝
山東臨朐的鵝肝,占國內市場的70%、世界市場的20%
打通中外味蕾的特產,還有鵝肝。
提到鵝肝,除了想到法國外,還能想到哪里?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值得擁有一席之地。臨朐地處魯中山區、沂山北麓,與法國朗德地區土壤、氣候高度相似,是朗德鵝絕佳的適生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臨朐敏銳捕捉到這一優勢,從法國引進了朗德鵝種源,朗德鵝與臨朐的緣分自此展開。
臨朐縣從法國引進首批純種朗德鵝種苗后,經過30多年的探索,在養殖環節進行了全面優化,比如用玉米片喂養代替傳統的玉米粒,讓鵝肝在口感上更加柔嫩細致、軟糯絲滑。“現在,鵝肝已經是我們臨朐縣的特產了!”臨朐鵝產業協會會長高世峰說,當地已形成集孵化、養殖、填飼、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鵝肥肝生產全產業鏈條,鵝肝年產量達5000余噸,占國內市場的70%、世界市場的20%,年產值達80多億元。
2017年,臨朐鵝肝龍頭企業山東春冠食品開始嘗試鵝肝深加工。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立君和團隊想到,西餐中,紅酒加鵝肝是經典搭配,為什么不直接融合在一起生產呢?經過1年的研發,他們在2018年首次推出紅酒藍莓鵝肝,產品一上市便迅速走紅,實現鵝肝產業由生到熟的轉型。
目前,臨朐全縣鵝肥肝加工及配套企業超100家。通過與中國農科院、江南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當地鵝肝企業陸續推出冰激凌鵝肝、金磚鵝肝、法式鵝肝醬等產品,大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通過煎炒蒸炸搭配蔥姜蒜各類配料,鵝肝可以散發出不同風味。”馬立君說。
種源自主是鵝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5月底,1260羽單只成本200歐元的法國祖代朗德鵝種苗抵達臨朐,創下國內最大規模種源引進紀錄,臨朐將形成從祖代到商品代的完整繁育鏈條,有望打破6年一輪的“引種魔咒”,保障鵝肥肝產業良性運轉。
中國人對美食,從來都有無限創造力。傳統法式鵝肝,經過本土化孕育,正從品種繁育、生態養殖、產品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全力突破。臨朐縣計劃將鵝肝生產加工打造成百億級特色優勢產業,力爭培育出“華系”朗德鵝配套系。
郴州魚子醬
全球超過60%的魚子醬來自中國,2030年中國國內魚子醬消費量將增長至100噸
和鵝肝、松露一道并稱為“世界三大珍饈”的,還有魚子醬。
提到魚子醬,不少人首先想到的產地是俄羅斯。其實,我國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都產這種美味。
湖南省郴州市東江湖被譽為“湘南明珠”,不僅滋養湘南大地,更孕育出生態漁業。魚子醬是鱘魚魚卵制品。“鱘魚養殖條件很嚴格,水溫不能超過22攝氏度。”湖南良美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元建說,東江湖有得天獨厚的冷水資源,恰好適合鱘魚養殖。起初,公司只做養殖,發現魚子醬在餐飲市場很受歡迎,便進一步拓展了業務領域,投建魚子醬生產線。
魚子醬被譽為舌尖上的“黑色黃金”,其做法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吳元建道出其背后的復雜工序。品嘗魚子醬,追求的是顆顆彈嫩魚子爆破鮮味彌漫的瞬間。生產前端,要檢查魚子發育程度,確保加工時魚子的爆破感呈現最佳狀態;魚成熟后,要對魚靜養1個月左右,其間不給魚喂料,去除雜味;加工時,公司采用10萬級無菌車間,保證室內溫度不超過13攝氏度,濕度控制在50%至60%;加工后,對產品進行菌落總數檢測,滿足魚子醬解凍后直接食用的安全要求。
“現在,魚子醬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吳元建說,公司和多家食品研究所開展合作,正研發可以搭配冰棍、酸奶等食用的魚子醬新品。同時,他們還積極與輕工業廠家合作,制作護膚品、面膜等魚子醬衍生品。數據顯示,2030年中國國內魚子醬消費量或將增長至100噸。
國產魚子醬也已打入國際市場,全球超過60%的魚子醬來自中國。吳元建的公司也在辦理出口相關手續。他坦言,海外市場認可中國的原材料,但對品牌的認可度仍有待提高,期待可以通過高品質的產品,提高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除了抹茶、鵝肝和魚子醬,云南牛油果、黑龍江蔓越莓、吉林帝王蟹也正從“洋特產”變身“土特產”……它們帶動了特色產業發展,豐富了百姓餐桌,還拓展了海外市場。
你的家鄉,是否也有這樣的“隱藏款”特產呢?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