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544個
清水大米、鄂托克前旗羊肉、五原向日葵……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方“土特產”走出產區、走進市場,成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助推器”、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544個,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總數近3.3萬家,地理標志產品直接產值超過9600億元。
地表賦能“土特產”變“金鑰匙”。今年2月,安達奶酪正式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全國首個被認定為地理標志的本土奶酪產品。
黑龍江鞍達實業奶酪廠廠長陳君表示,獲得地理標志產品認定,對于推動安達奶酪品牌建設與保護以及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推動安達地區奶牛養殖業和乳制品加工業的協同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在廣袤的東北大地上,除了安達奶酪,五常大米、長白山人參、盤錦大米等眾多品質高、聲譽好的農產品也被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進行重點保護。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24年,東北地區地理標志產業直接產值接近780億元。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共有234件地理標志產品,其中五原向日葵年產量達26萬噸,全產業鏈產值67億元,成為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鄂托克前旗羊肉已帶動合作社、農牧戶3500多戶,形成“龍頭帶基地連牧戶”的產業化經營體系,產品溢價率達到15%以上。
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蝶變升級。隨著地理標志產品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培育,如今“地理標志+生態旅游”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正為地理標志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的錫伯龍地創意農業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錫伯龍地農業”)的“稻夢空間”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取景地,也是遼寧省地理標志產品“清水大米”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
2010年,清水大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2024年7月12日,清水大米成功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實施名單。依托清水大米知名度和稻田自然風光,錫伯龍地農業創造性地打造了集水稻種植、稻田觀光、插秧體驗、餐飲民宿等于一體的“稻夢空間”,吸引了各方游客。
加強地理標志保護,順應了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也為推動區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助力。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544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7402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總數近3.3萬家,地理標志產品直接產值超過9600億元,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制度護航持續壯大地標產業。據了解,下一步,相關部門和地方還將繼續堅持高水平保護、高標準管理、高效率賦能,切實發揮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重要作用,推動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遼寧省知識產權局介紹,目前遼寧省完成了全部地理標志產品的專用標準制定;大連還上線了地理標志溯源系統,實現“一物一碼”;吉林省大力實施長白山特色資源產品開發和保護工程;內蒙古建立了團體標準、構建追溯體系、完善多維保護機制。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與省文旅廳合作推動地理標志與文旅深度融合,推出2條含有地理標志元素的旅游線路,還打造以地理標志為核心,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多行業聯動發展……
專家表示,未來,要持續通過強化地理標志品牌培育、保護運用、示范引領和提質增效,有效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培育一個地標、帶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發展前景。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