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 農文旅“多點開花”促消費“熱辣滾燙”
無人機光影秀點亮夜空、明星演唱會引爆激情、非遺展演精彩紛呈、農特產品暢銷四方……“五一”假期,一場集“科技+文化+農業+旅游”于一體的文旅盛宴,讓環縣文旅市場熱力上揚、活力涌動。據統計,“五一”期間環縣累計接待游客55.54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3.2億元,多項數據創歷史新高。
文旅活動“新意足”
多元體驗引客來
當暮色漫過環江,環州故城的青瓦飛檐便綴滿星光,身著傳統服飾與現代服飾的游客擦肩而過,宛如一場時空穿越。
“踏入故城,處處是景,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千年前的繁華市井。”來自西安的游客李先生說。
濃濃夜色里,300架無人機編隊騰空而起,在天幕中繪出“中國羊谷 善美環州”“環縣歡迎您”等字樣和三“羊”開泰、風力發電機、石油油井等極具本土特色的圖案,觀眾齊呼“科技的力量太震撼了,環縣名片‘飛’上天了。”
在露營體驗基地,游客們搭起帳篷,鋪上野餐墊,在青山綠水間安營扎寨。白天,漫步山林,呼吸清新空氣;夜晚,圍坐在篝火旁仰望星空,聽蟲鳴蛙叫,感受大自然的靜謐與美好。“野棲故城,夢枕山河,時間好像都變慢了,身心徹底放松下來,太治愈了。”露營愛好者們感慨地說。
龍泉疊水片區則是親子休閑的好去處。潺潺流水從層層疊疊的石階上傾瀉而下,形成一道靈動的風景線。游客們沿著湖邊小徑漫步,孩子們在淺水區嬉笑玩水,濺起朵朵水花,享受著初夏的清涼。
文化惠民“誠意滿”
非遺傳承煥新彩
游走在故城街區,大老遠就被激昂的道情唱腔吸引。走進皮影館內,只見藝人們十指翻飛,幕布上的皮影人物瞬間鮮活靈動,伴著獨特的唱腔與鼓點,在光影中演繹著傳奇故事。“以前總覺得非遺離生活很遠,這次近距離觀看皮影戲,瞬間就被那些精美的皮影和精彩的表演徹底征服了。”來自重慶的張小姐舉著手機,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瞬間。一旁的非遺展示區里,色彩艷麗的香包、細膩生動的刺繡,引得游客們紛紛駐足,將這份指尖上的藝術小心珍藏。
宋塔上下兩側,傳統戲劇演出和明星演唱會舞臺各自璀璨,將沉睡千年的古塔點亮,讓其在古典與現代交融中再現神秘色彩。秦腔名家們身著華麗的戲服,頭戴精致的頭飾,扮相俊美,神情專注,伴隨著激昂的鑼鼓聲和悠揚的板胡聲,演繹《三滴血》《鎖麟囊》《竇娥冤》等秦腔經典名段,將“大秦之腔”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夜晚的故城停車場,群星聚集,聚光燈閃耀,于文華、陳少華等10余位樂壇明星以歌為媒、以聲傳情,余韻悠長的歌聲在環州故城上空縈繞,觀眾手中揮舞的熒光棒匯成璀璨星河。“很多都是經典歌曲,瞬間將記憶拉回孩童時代。”從西安專程趕來看演唱會的劉文說。
除此之外,隴劇表演、吳橋雜技、泥塑、插花、香包等傳統技藝的亮相,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圍觀打卡。“這些傳統非遺技藝在時間的長河里不斷沉淀、創新,煥發出新的光彩,不由讓人感嘆國人的智慧和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游客耿萬里說。
農特產品“銷路廣”
線上線下齊發力
“五一”假期,在環州故城舉行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百千萬工程鄉鎮特色展銷會現場熱氣騰騰,從田間到舌尖、從農耕到文化、從田野到展臺,從線下到云端,這場“舌尖”盛會,多維度展現了環縣的美食文化,也為農文旅融合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師傅,給我來份韭菜餅子。”“我要兩碗燕面揉揉,多放辣椒和蒜。”在蘆家灣鄉的農特產品展位前,剛出鍋的韭菜餅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勁道的燕面揉揉等特色美食整齊擺上展臺,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據蘆家灣水岸生態農莊負責人劉登軍介紹,自4月28日展銷開始,攤位日均銷售額約3000元,“五一”假期累計收入超2萬元。
“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在天池鄉的農特產品展位前,天池鄉副鄉長侯天云熱情洋溢地向直播間的觀眾介紹著本地的農特產品林下雞蛋和土雞肉。
此外,毛井的大件羊肉、合道的山地蘋果、山城的紅花蕎麥面、曲子的豬血燴豆腐……20個鄉鎮展區,每個都有響當當的農業品牌,這些極具特色的農產品強勢出圈,成為游客備受青睞的“舌尖味道”。
隱匿于洪德鎮耿塬畔村深山腹地的莊子峁生態農莊迎來八方游客,或體驗非遺魅力,或品嘗農家美食,處處洋溢著熱鬧氛圍。“假期首日,農莊15家民宿、3家農家樂全部訂滿。‘五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2.39萬人次,實現旅游花費12萬元。”莊子峁生態農莊負責人楊清艷說。
“從環縣全域旅游的發展,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文化從‘點綴’變為‘基因’,產業從‘單一’走向‘多元融合’,參與者從‘政府主導’轉為‘多元共享’。”環縣文體廣電與旅游局副局長谷昊晟表示,環縣以文化扎根鄉土、以創新激活業態、以共建凝聚合力,真正讓農文旅融合發展成為推進鄉村共富的強勁引擎。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