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金字塔”如何突破品牌“矮圍墻”? ——“秭歸臍橙”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啟示
峽江邊,倫晚臍橙花果同枝盛景。(秭歸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何在水果店買到鮮嫩多汁、香甜可口的柑橘?
消費者的回答很簡單:選品牌。
2024年8月,“秭歸臍橙”突破縣域界限,成為全省首個且唯一一個柑橘類省級區域公用品牌。2月25日,全省15個臍橙主產區協議共同使用“秭歸臍橙”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開啟跨區協同發展新篇章。
秭歸離“世界理想之橙”又近了一步。
限量版山水賣不出限量版價格——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秭歸,臍橙賽道天賦型選手:地處長江三峽河谷地帶,我國著名的“冬暖中心”,全年無霜。溫暖濕潤的氣候,十分利于臍橙生長。
世界級山水資源加持,這座充滿詩意與果香的小城,在三峽大壩的懷抱中,四季飄滿橙香。
曾經,坐擁優質自然條件的秭歸人信心十足,只管悶聲種橙。
“山區耕地受限,恨不得石頭縫里都要種上橙子樹。”縣政協委員、農業農村局專家庫專家、橙農宋正亮說,那時,大伙認為,只要下得去腳的地里都要種橙子,種得越多、賺得越多。
2008年,市場危機悄然降臨——冰雪凍害、“蛆柑”風波、全國柑橘產區擴展擠壓……多重因素下,臍橙滯銷,價賤傷農。
“10斤橙子換不回一根火柴棒”是真實寫照。寒冬臘月里,時任秭歸縣委書記帶隊奔赴北京、輾轉東北等地賣橙,幫橙農渡過危機。
“種得好,還要賣得掉。”經此一事,橙農的心態發生改變:不再貪多,轉而注重品質、品牌。
品牌的種子,在秭歸橙農心中扎下了根。
倒逼品質提升——
賣得好帶動種得更好
倫晚的出現,使秭歸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四季鮮橙產區,這是秭歸臍橙最大的賣點。
4月,在秭歸首個倫晚試種村郭家壩鎮鄧家坡,無人機在群山間來回調運橙子,卡車候在路邊等待裝運,漫山遍野橙香彌漫。
橙農王紅榮的果園內,橙黃渾圓的倫晚掛滿枝頭,他準備6月“翹著胯子賣”。
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何寶良自信地說:“我們村的倫晚賣到6月依然供不應求。老王的果子是優品中的優品,錯峰上市,價格也高些。”
鄧家坡的橙子為什么賣得好?從它的種植史,就能窺見一二。
20世紀70年代,我國著名柑橘專家章文才帶領學生在鄧家坡培育羅臍品種,并推廣至全縣,開創秭歸臍橙種植的第一個高峰。2003年,該村試種倫晚,這一天然反季品種填補臍橙市場春季銷售空檔,秭歸橙子價格一路高揚。
“保花壯果”環割技術、“疏株間伐”豐產種植,水肥一體化灌溉、物聯網數據化種植……
直到今天,鄧家坡依然孜孜不倦追求臍橙品質提升。
面對全縣山多地少、耕地有限的實際,秭歸利用海拔高差,向“立體空間”要效益:根據海拔、品種、熟期的合理配置,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的發展格局。構建臍橙“芯片庫”,推廣高接換種、果園改造新技術,實施有機肥推廣方案,配備先進的光電分選設備,開展“天、空、地、人、網”一體化數據采集和管理,實現產供銷全鏈數字模式。
得益于良好的品質,秭歸臍橙不僅暢銷,價格也穩步見漲。
屈鄉橙農,嘗到了品牌的甜頭。
百億級產業鏈協同發力——
千手萬手護“理想之橙”
果園抓緊采摘、倉儲發貨不停、工廠開足馬力。這條百億級臍橙產業鏈上,大家各自找準定位、精準發力。
春季以來,花果同枝的秭歸臍橙倫晚燃動線上線下。
秭歸長江邊兒(湖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鄭玉芹一邊督促臍橙采收、打包,一邊對接倫晚產地溯源直播。
從媒體人轉型新農人,鄭玉芹十分注重品牌思維:她將秭歸臍橙打造成“國潮農貨”,策劃出“長江邊兒”“小怪獸”“屈鄉臍橙”三個系列子品牌,并進軍高端消費市場。
“大家先通過‘秭歸臍橙’認識我們,再通過價值和服務持續地選擇我們。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層疊加,共同塑造更高價值的品牌矩陣。”鄭玉芹坦言。
得益于“秭歸臍橙”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戰略的實施,鄭玉芹新建的柑橘采后處理示范園被秭歸納入“四個重大”(項目),令她備受鼓舞。
全省臍橙種植面積超百萬畝。除秭歸外,臍橙種植還主要集中在鄂西三峽庫區、清江流域和丹江口流域。
“有了全省15個產橙地,我們的原材料來源更廣泛,利于擴大生產規模、豐富產品線。”作為集柑橘種植、研發、加工、冷藏、出口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屈姑集團實現臍橙“從花到果、從皮到渣”的綜合利用,廣泛的原料采集地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更多可能。
自今年2月簽署共同使用“秭歸臍橙”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合作協議后,巴東農二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訂單量大增。該公司是恩施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電商平臺,將巴東的橙子賣到全國。
“同在長江邊,使用‘秭歸臍橙’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后,我們目前已銷售臍橙300萬斤,同比增長20%。”巴東農二代公司總經理李兆華說。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