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色農業,如何吸睛又“吸金”
原料道地的人參飲料,漿韻悠長的藍莓果汁,餡料新奇的參香豆包……3月30日,散發濃烈“吉味”的農產品在國家級科技小院——榮發農業觀光園的展臺上“翹首以盼”。此刻,一場直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交流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企業出題、政府搭臺、科研院所支撐,思想碰撞、資源聚合、多方發力,能否助力產業破局,讓吉林特色農業吸睛又“吸金”?
在吉林省科技賦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研究員孫策分享了新探索的生態化特色化農業發展模式。
在吉林省科技賦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上,研究員孫策分享了新探索的生態化特色化農業發展模式。
破局?誰來打通“最后一公里”
擁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卻無法打造具有特色的農產品;擁有特色農產品,卻無法產生品牌溢價,甚至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特色農業發展仍受困于“資源分散”與“產業鏈條短而不強”的雙重矛盾。
如何破局?3月30日,吉林省科技賦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舉行。吉林省現代農業發展婦女促進會、吉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聚集省內科研院所及高校專家學者,協會、學會負責人,農業龍頭企業代表、合作社負責人、創業者等,在榮發農業觀光園“共謀農興”。
“在特色農業領域,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很難應對市場變化和需求。企業只有通過緊密合作,整合各方資源,才能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整體競爭力。”吉林省現代農業發展婦女促進會會長、吉林省榮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亞鵑表示,整合資源、探尋出路,正是吉林省現代農業發展婦女促進會與吉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共同主辦本次“2025年吉林省科技賦能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的初衷。
交流會上,“榮發農業”分別與吉林省無抗養殖技術協會、吉林省環球國旅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榮發農業觀光園位于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占地約40萬平方米,是集果蔬采摘、教學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觀光、種苗培育、深加工與配送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生態農業園區。每天來采摘和游玩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榮發”與“國旅”合作后,將繼續深挖文旅新賣點,打造文旅新項目,讓榮發農業觀光園流量更大,“留量”更足。而無抗養殖技術協會的加入,不僅為“榮發”發展綠色農業提供支撐,同時,“榮發”也將為“無抗協會”會員單位提供更多的銷售端口和渠道,發揮窗口作用。
重塑?“文創+”能否激活“沉睡基因”
“農業不止于生產,體驗與品牌才是增值核心。”當吉林省愛未來文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丹從文創角度重新解讀特色農業時,隋佳妤微笑著點了點頭。
隋佳妤創始的農業品牌“于小肥”,成為糧食行業的“爆款”。豐滿的唐朝美女IP,讓“于小肥”大米,深受年輕人喜歡。網絡“出圈”后,隋佳妤趁熱打鐵將銷售渠道由“線上”變為“線下﹢線上”。以國潮風為特點的“于小肥”,在歐亞各大商場亮相。
隋佳妤深諳喚醒“文化基因”對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要性,也深切地體驗到文創對農業的巨大推動。
一拍即合!吉林省愛未來文創集團有限公司與吉林省于小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場簽訂協議,共同探索以文創賦能農業品牌之路。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特色農業如何從“賣原料”轉向“賣標準”“賣文化”“賣體驗”,是個復雜的課題。
吉林省婦女聯合會發展部部長耿默表示,吉林省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而舉辦本次交流活動,主要就是為了搭建了一個開放、共享、合作的交流平臺,喚醒各方資源,探討推動我省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升級?傳統農業如何長出“科技翅膀”
科研院所如何助力特色農業發展?企業如何做好科技賦能大文章?走進榮發農業觀光園的溫室大棚,一簇簇草莓果實鮮紅欲滴。
“嘗嘗,沒有農藥,味道特別好!”“榮發農業”副總經理張超楠向大家介紹,這些草莓從選種、育苗到整地、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的背后,都凝結著科研人的汗水。
榮發農業觀光園是吉林農業大學教學實習基地,農業專家王連君在此指導多位碩士研究生完成了畢業論文。他們將實驗數據變成理論,再以理論進一步指導實踐,不僅推動了草莓產業發展,帶動周邊農戶致富,也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農業科技人才。
“我們建立了城鄉互助模式,用生態化的農產品把農戶、平臺、消費者緊密地連在一起……”吉林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孫策分享了近年來探索的生態化特色化的農業發展模式。接著,長春市畜牧總站站長解殿玉圍繞畜牧業發展戰略解讀了特色養殖干什么、怎么干,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相關專家帶來了新品種、新加工技術等。
吉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與眾多企業家、創業者建立緊密聯系,針對不同問題和需求,匹配相關專家解讀和指導,為特色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孫翠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