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輕“創客”與鄉村雙向奔赴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年輕創業者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為“進村辦公”創造條件、提供便利,不僅有助于年輕人“人生出彩”,也可以為鄉村振興賦能
據《浙江日報》報道,最近,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安山村第6家“村咖”——半邊咖啡館即將正式開業,人們旅游休閑又有了一個新去處。安山村黨總支書記鄔明忠介紹:“村子環境好,交通也方便,已經吸引了百余名年輕創業者‘進村辦公’,熱鬧得很!”
在人們的印象中,年輕創業者大多會選擇城市。然而,寧波市安山村卻吸引了百余名年輕創業者“進村辦公”,顯然這并非年輕人一時的心血來潮。
安山村有著千年歷史,村內青磚黛瓦、綠樹環繞,宛如古樸水墨畫。多年前,這里就成了網紅村,不少村民靠經營農家樂和民宿致富。2024年,村里接待游客超40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收入超1500萬元。
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房租比市區便宜,“進村辦公”自然會吸引更多年輕創業者;與城市的快節奏相比,人們在鄉村可以享受難得的“慢生活”,累了可以去爬山,到河邊散步,也能去“村咖”發呆聊天。
2020年,借著“千萬工程”的東風,安山村利用5000余平方米的閑置低效廠房,建設鄉野辦公綜合體,吸引了建筑、景觀、婚禮、家居、油畫等領域的工作室入駐。這些年輕的鄉村“創客”發揮專業特長,參與村容村貌的設計提升,美麗庭院、黨群服務中心、游客驛站等成為安山村新景觀及網紅打卡點。
可以說,“進村辦公”既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價值實現的渠道,也能夠塑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說是能夠同時滿足年輕人的利益訴求、精神訴求和情感需要。
作為新村民,“進村辦公”的年輕創業者與村民之間不僅是租客與房東的關系,更是合作伙伴。不論是農產品,還是非遺技藝,通過年輕“創客”的品牌創意和設計,搖身一變成為“香餑餑”,不僅不愁銷路,還會產生品牌溢價,從而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村里企業多了,當地農家樂接待游客人數逐年增多,旅游旺季還要提前預約。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年輕創業者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當代青年人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又是“數字原生代”,對于新經濟新業態的接受能力較強。為“進村辦公”創造條件、提供便利,不僅有助于年輕人“人生出彩”,也可以為鄉村振興賦能。
廣袤的鄉土大地作為“希望的田野”大有可為,關鍵在于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吸引年輕“創客”說到底就是搭建一個創業和生活平臺,讓年輕人集聚鄉村。人才是寶貴的第一資源,青年人的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為優化鄉村治理、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
“進村辦公”既是社會分工專業化、精細化的產物,也是公共服務延伸的結果。一方面,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勞動關系靈活化、工作內容多樣化、工作方式彈性化的新就業形態越來越多,不少職業對地域和空間的束縛越來越小,家里、村里同樣可以辦公。另一方面,各地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讓鄉村旅居式創業辦公成為一種新興模式。當鄉村有了更多青年人的身影,鄉村就會更有希望。
當前,青年一代并不缺乏對鄉村的認同與情感,卻為何難以扎根鄉村?在部分鄉村地區,陳舊的社會治理理念、滯后的公共服務配套以及“想干成一件事好難”的喟嘆,讓一些青年選擇了轉身離開。
寧波市安山村的經驗表明,讓“進村辦公”蔚然成風,離不開對人才的珍視。只有尊重和善待青年人,鄉村才會與青年人雙向奔赴、互相成就。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