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也需“新玩法”——重慶品牌“取經”歸來話創新
5月12日,2021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落幕。在該活動的子活動——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重慶33個知名品牌在云上或線下參展,通過展現科技硬實力、城市煙火氣,匯聚起高人氣,重慶展廳首日便吸引上萬人觀展。
“這也是一次‘取經之旅’!”市發展改革委政策協同處處長劉書獲表示,參展的意義不僅在于“趕場”的熱鬧,更重要的是熱鬧中的冷靜思考,學習其它地方在品牌培育打造方面先進的經驗和做法。
“取經之旅”,重慶代表團取到了哪些“真經”?
老字號如何“基業長青”
推陳出新增強產品力是關鍵
“擦亮老字號,推陳出新是關鍵?!眲@提及一家上海餐飲老字號——喬家柵,其推出的“中式糕點+西式咖啡”跨界品牌“喬咖啡”,令他印象深刻。
重慶日報記者前往上海展廳打探發現:“喬咖啡”將鮮蝦燒麥、紅豆沙小丸子等中式糕點與西式咖啡搭配在一起,主打“有煙火味的網紅”,已延伸出“小姊楣”“小爺酥”“放學后”等幾十種中西合璧的“混搭”組合,滿足不同口味偏好和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需求,為這家百年老字號注入了新動力。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擁有豐富的老字號資源。三峽牌電風扇、山城牌手表、山城奶粉等一批老字號由于產品單一、缺乏創新等諸多原因,逐漸淡出市場。
“老字號是一把雙刃劍,一邊是文化沉淀的價值,另一邊則是給年輕人留下的刻板印象?!鄙虾=煌ù髮W安泰經管學院副教授周穎認為,創新已成為老字號的“必修課”。
“老字號不能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同仁堂的經驗很值得學習?!毕柊菜帢I企業文化部經理譚強說,同仁堂雖然已經是中藥龍頭品牌,但近年來仍然對多個產品進行了二次開發,如將傳統的冠心病治療產品愈風寧心片改良為起效更快的滴丸,產品上市后銷量迅速增長。
“論歷史,同仁堂和我們集團旗下的伍舒芳都是有30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論創新,我們要向同仁堂好好學習!”譚強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快創新步伐,不斷推陳出新,加快申報國家級非遺和中華老字號,讓老字號伍舒芳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制造業品牌如何脫穎而出
為產品注入文化是上策
“我專門去廣東展廳看了小鵬汽車,不管是產品還是營銷,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小鵬汽車都很好地迎合了潮流文化?!敝貞c參展企業小康集團戰略規劃總部副部長張有洪表示,如何讓冷冰冰的工業產品擁有溫度,小鵬的經驗值得重慶制造業品牌學習。
張有洪談到,作為一款中小型SUV,小鵬汽車G3引擎蓋有很大的傾斜、浮頂,營造出非常動感的視覺效果;車尾采用矩陣式貫穿尾燈,光均勻地投射到不規則的反射粒子上,看起來星光熠熠。
不僅是小鵬汽車。近年來,國內不少車企都開始重視為產品注入文化,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哈佛H6國潮版成為國潮車型的經典之作。
“為產品賦予文化內涵的趨勢,已經從食品、文創產品等領域延伸到了工業領域。”劉書獲表示,在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的同時,重慶制造業需要突破競爭中“唯技術論”的固有認知,以文化賦能產品。
這方面,重慶品牌海扶醫療頗有心得。重慶海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表示,這幾年,海扶醫療每次參加中國品牌日活動,都能吸引到想學習技術的從醫人員和有合作意向的機構。目前公司產品已出口28個國家和地區,已治療良惡性腫瘤患者超17萬例?!捌湓虿粌H在于世界首創的聚焦超聲消融手術,還在于‘不開刀治療腫瘤’這種術式蘊含了將人作為一個整體、通過扶正祛邪幫助人體自我康復的中醫智慧?!?/span>
“重慶企業在打造品牌時,需要突破想象的邊界,挖掘與產品相匹配的文化。”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廖成林說,“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我們有太多的文化可以挖掘,神話傳說、詩文化、孝文化等,都可以與特定的產品相結合。”
地方特產如何走向全國
壯大區域公用品牌是方向
此次博覽會,重慶不少本土特產也積極布展。匯達檸檬、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琪金土豬肉、雞鳴貢茶等悉數亮相。
“區域公用品牌對地方特色農產品發展非常重要?!眳R達檸檬展臺工作人員坦言,此次來滬,她借機了解了長三角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情況,看到了重慶與這些地區的差距。
據了解,長三角地區原產地地理標志商標品牌有500多件,占全國總量近20%,一些區縣已經開始以鄉鎮為單位,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麗水山耕”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成功走向全國。
重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情況如何?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已創建了全國首個省級層面、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初步形成了以“巴味渝珍”市級公用品牌為引領、以區縣級區域公用品牌為支撐、以企業品牌為主體的農產品品牌體系,目前已授權農產品568個,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聚焦渝東北三峽庫區柑橘、茶葉、菊花等優勢產業的“三峽”系列農產品品牌也正在加快培育。
“與發達地區相比,重慶農產品品牌化也存在短板?!痹撠撠熑伺e例說,重慶農業龍頭企業較少,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還較少較弱。
該負責人表示,為此,重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要整合“產學研推”資源,構建特色產業技術創新鏈,優化品種,確保在“質”上立得??;要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建設,讓牌子叫得響;要提升一產、做優二產、壯大三產,形成一條完整的品牌產業鏈,讓農業品牌發展更加高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