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安經驗”跨省培育美麗鄉村
杭州之西,青山綠水惹人醉,座座村落似明珠。近年來,浙江臨安不斷探索生態富民之路,摸索出一套主動作為、系統謀劃,直擊鄉村發展痛點的鄉村運營模式,通過市場機制振興鄉村旅游,形成“政府有為”激勵“市場有效”正向循環,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注入新活力。而在這個過程中,“鄉村運營策源地”的打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邊摸索邊前進
位于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區的臨安,有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韻味。天目筍干、天目青頂等豐富的鄉土物產,原始的田園氣息、自然美景,都是當地的美麗資源。如何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一直是當地文旅部門重點攻克的難題。
2017年3月,臨安提出“村落景區”的概念。同年4月,臨安在大明山召開民宿圓桌高峰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就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的最初設想、基本路徑達成共識。接下來,臨安舉辦了村落景區投資運營招商會、招商推介會。2017年底,臨安發布了鄉村運營考核(試行)辦法。
2019年,臨安推出了村落景區公共品牌“天目村落”,推動鄉村文旅向品牌化進發,重點打造琴山藍灣、文武上田、龍門秘境等10個示范型村落景區。此后,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讓鄉村運營實踐更具標準化。截至目前,臨安已有31個市場化運營團隊進駐36個村落開展運營,累計增加就業崗位近2900個,吸引了1390余名村民返鄉創業。
今年年初,“臨安打響鄉村運營策源地品牌”先后寫入了臨安區委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報告和2024年臨安區政府工作報告。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臨安將提升一批,培育一批、鞏固一批,打造10個以上鄉村運營精品示范村,以改革創新精神,驅動臨安鄉村運營的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治理機制、激勵機制、協同機制循環升級,增強臨安鄉村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邊提煉邊輸出
臨安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為目標,以打造整村旅游產品為切入口,公開招引有策劃能力、運營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市場化運營團隊。在政府部門和村集體的共同參與下,開展輕資產、系統化、多維度的市場化鄉村運營,同時從產品供給和市場需求兩端發力,推動資源的積聚、盤活和變現,從而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今年8月,九三學社休寧支社組織課題調研組到臨安調研鄉村運營。他們參觀了鄉村振興館、梯田藝術景觀、共富直播基地、七古廣場、指南鄉賢館、山谷田源民宿等點位,鄉村運營師汪澤敏分享了鄉村運營的經驗:“要把‘流量’變‘留量’,讓游客體會到由建筑和人文共同構成的村莊魅力。”
臨安還將鄉村運營經驗輸出到1800公里外的海南海口。今年3月,由4名臨安鄉村運營師組成的團隊,以“云美云定”村落景區運營項目工作組的身份進駐海口市瓊山區云龍鎮,開啟海島鄉村運營新嘗試。
在對云龍鎮鄉村資源進行摸底后,工作組延用臨安“品牌先行,運營前置”的鄉村市場化運營理念,因地制宜地在花卉產業上做文章,打造了6.3公里長的“芳香漫道”,沿途串聯了13.3公頃雞蛋花花海。工作組還建議村委會,策劃打造雞蛋花節。
5月1日,中國海口云美首屆雞蛋花節在云龍鎮云閣村拉開帷幕,數萬株雞蛋花組成的紅色花海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僅半個月的時間,云閣村就迎來了上萬人次游客。
幾年間,臨安還迎來了河南洛陽、江蘇溧陽、江蘇昆山等30多個省市縣的考察團,通過開展異地講座、論壇、培訓等形式,輸出“臨安經驗”,培養了一批有經驗有實力的鄉村運營人才。
邊融入邊升級
今年5月,臨安發布了“臨安——全國鄉村運營策源地”品牌建設成果,其中提到,臨安已經形成了“政府出政策、集體出資源、村民出力量、能人出智慧、市場出運營、運營出效益”的成體系的鄉村運營模式。
以現有建設成果為基礎,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著力提煉一整套操作性較強、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鄉村運營”臨安模式,并計劃攜手高校與科研機構,開設鄉村運營相關專業或實驗室,建立鄉村運營人才實訓基地,面向全國開辦鄉村運營培訓班。
正如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文光所說:“從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從行政力量向市場力量、從零碎化向整村化、從單打向組合拳、從短平快向可持續的一系列轉變,形成政府、市場、企業、村集體和農戶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實現共建共創共生共榮共享共治,這是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也是‘千萬工程’向共同富裕大場景下的鄉村振興,尤其是產業振興迭代升級的重大課題和現實需求,對全省具有普遍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臨安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后,臨安將進一步凸顯臨安村莊經營模式“策源地”的價值和影響,綜合優化和提升其對臨安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正向效應”,全面形成鄉村運營系統模式,推動“臨安經驗”走向全國,建設“中國村莊經營第一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