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千年古城“鏈”上電商,共繪富民新畫卷
宿遷,江蘇省最年輕地級市。近年來,千年古城宿遷牽手電商新業態,從鄉村到城市,電子商務猶如一條紐帶,將宿遷的特色產業與民生發展緊密連接,繪就了一幅富民新圖景。
11月29日,“人民城市·溫情中國”網絡主題活動江蘇站走進宿遷,一同感受電商名城的宿遷路徑。
蝶變“電商鎮”
初冬時節,氣溫驟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夏和虎電商工作室內卻一派火熱。推門進入民房改造成的直播基地,一名主播正對著手機介紹一款實木家具床。屏幕上,網友留言咨詢不斷,主播熱情互動,后臺的成交量一路上漲。“別看我們的直播間在村里,每天的交易額不低于20萬元,帶動就業幾十人。”電商工作室負責人夏和虎告訴記者。
20世紀八十年代,耿車鎮靠著發展鄉鎮企業,走出了區域發展的新路子,創造了與“溫州模式”“蘇南模式”齊名的“耿車模式”(四輪齊轉 雙軌并行)。當時,夏和虎的父輩們從事塑料回收加工,天天機器隆隆,黑煙滾滾,富了口袋,卻毀了生態。為破解生態難題,當地壯士斷腕,轉型發展家具板材等特色產業,電商產業異軍突起,成了耿車鎮的支柱產業,夏和虎家的隆隆機器聲變成了淘寶“叮咚”聲和直播間里的叫賣聲。
如今,耿車鎮依托綠色家居產業園、直播電商創業園、生態農業示范園、快遞物流產業園四大園區筑巢引鳳,形成以家具產業為主體,特色精塑、多肉花卉、非遺潮玩等為輔的電商發展格局,全鎮網店2600多個,每8人中就有一個電商創業主體,全鎮超過六成群眾從事電商相關類工作,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元。
“蟹”逅致富經
無獨有偶,在宿遷市湖濱新區的霸王蟹產業發展中心,一家霸王蟹供應鏈公司的直播間就搭建在霸王蟹包裝車間。在這里,從蟹塘撈上來的霸王蟹,經過暫養、分揀、捆扎、包裝等環節,搭上冷鏈物流,48小時內就可以到達全國消費者餐桌。
好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我們的霸王蟹不需要任何蘸料,原汁原味就夠鮮美!大家可以看我手里的蟹腿,蟹殼有多寬,蟹肉就有多寬!”車間里,一位主播正為網友們介紹著“宿有千香·霸王蟹”。好蟹因好水,好水產好蟹。宿遷素有“江北水鄉”的美譽,密織的水網為蟹的孕育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據有關資料,自先秦時期起,宿遷地區即有養蟹食蟹之風,依靠著獨特的河鮮滋味,宿遷的大閘蟹逐漸走向全國。
從批發零售,到搭上電商快車,湖濱新區的霸王蟹正在成為老百姓的“致富蟹”。霸王蟹的銷量高了,該怎么把新鮮的蟹送到大家的手里呢?有了霸王蟹京東協同倉的幫助,打包、運輸不用愁。日常運營中,協同倉可以根據京東大數據銷售預測情況進行大閘蟹暫養,第一時間完成鮮蟹的預冷、包裝、發貨等操作。
“全區4.2萬畝霸王蟹養殖面積,年產量約7000噸,借力電商渠道后,今年湖濱新區河蟹的價格整體要比以前高5-10元每斤,畝均增收約2000元。”湖濱新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副主任夏宏亮說,霸王蟹的品牌和品質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品牌價值也在不斷提升。一方產業興,一地百姓富。未來,湖濱新區將以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為契機,繼續加強霸王蟹品牌打造,做足蟹文章,實實在在的讓霸王蟹成為老百姓的“致富蟹”。
全員“上鏈接”!
宿城家具、湖濱霸王蟹、泗洪水產、沭陽花木……在宿遷,以“直播電商+特色產業”為代表的鄉村電商風生水起,遍地開花。截至去年底,全市擁有農村活躍網店6.8萬個,農村電商企業1.5萬家、帶動就業超過60萬人,初步形成農資綠植、生態水產、家具家居等農村電商產業集群。在城市,以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為代表的電商載體不斷提檔升級,在宿遷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京東、HPE、當當、途牛等一批互聯網巨頭接連入駐,讓這里崛起為宿遷電商產業的新地標。
走進宿遷電商產業園區,處處體現著京東元素。這里擁有京東客服中心、京東智慧城等項目,直接帶動數萬人就業。京東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培育電商人才,也吸引著眾多龍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
在杭州創業的寵物食品電商從業者齊少勇2022年底將公司業務遷到了宿遷,選擇宿遷電商產業園區,除了園區優厚的扶持政策,他更看重的是宿遷的產業生態。“京東客服中心培養了很多專業的客服人才,讓我們快速組建了高素質的客服團隊。此外,我們生產的原料也來自當地企業,這也是我們選擇宿遷的原因之一。”
蓬勃發展電商業態背后,離不開強勁的產業支撐。近年來,宿遷構建起以6個產業集群為主導、15條產業鏈為支撐的“615”產業體系,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花卉苗木、生態水產、家具家居和白酒四等14條電商產業帶。
集聚2.98萬家電商企業,超13.2萬家活躍網店,超400家跨境電商業務企業……據統計,宿遷全市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快遞業務量、快遞業務收入4項指標連續10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2018年至2023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由1230億元增長至2500億元,實現翻倍;網絡零售額由330億元增加到670億元,年均增長15.2%,增速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