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加持大同黃花分外“香”
游黃花公園,品黃花餅、黃花雪糕、黃花酒……今年以來,大同市“小黃花·大產業”生態觀光游引來眾多國內外游客“打卡”,再次帶火大同黃花。大同黃花快速發展成為大同市一大主導產業,這其中離不開地理標志的有力加持。
近年來,為把“大同黃花”這一特色品牌維護好、運用好,市委、市政府通過把黃花產業納入全市經濟發展規劃等舉措,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瞄準“大同黃花”品牌的社會價值、產業價值、經濟價值,強化“區域化布局、規模化擴張、產業化運作、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發展路徑,并堅持組織協調到位、項目推進到位、指導服務到位、宣傳推廣到位、跟蹤督導到位“五步工作法”,出臺多項扶持推進政策和措施,全力提升產品品質,助力品牌升級運用。
“大同黃花”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得到了市區兩級財政、農業、科技、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尤其是大同市充分利用金融等手段解決相關主體資金不足的問題,推廣實施自然災害保險和目標價格保險以及“黃花貸”和貼息貸款扶持,為黃花產業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進一步激發了農戶種植積極性,帶動了農戶由過去不想種到如今爭著種。
作為落實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的企業之一,大同三利集團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地標興農”的積極作用頗為肯定。他說,在地理標志的助力下,目前,云州區黃花種植面積達17萬畝,形成1個兩萬畝片區、8個萬畝片區和109個專業村,年產值達13.42億元,帶動全區農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同時輻射帶動周邊多個縣種植黃花。
“自‘大同黃花’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2020年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以來,大同市以推動工程項目落實為抓手,以做大做強黃花產業為目的,深入推動‘大同黃花’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使大同黃花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去年底,全市黃花種植面積穩定在27萬畝左右,產業集群基本建成,全產業鏈年總產值達到40億元。今年,大同“開展黃花產業信息服務”入選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十佳案例”。(高雅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