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圖新
新昌東茗鄉的和美鄉村 通訊員 張志遠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時光倒流回75年前,浙江省新昌縣全縣人口23.49萬,工農業生產總值只有2984萬元。彈指一揮間,如今,新昌大地發生了系統性、整體性的巨變,特別是近幾年,新昌不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社會平安和諧穩定,而且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地更凈,步步可觀、處處皆景、村村如畫、城鄉秀美,展現了富民強縣、均衡發展、綠色發展、共治共享的生動圖景。
綜合實力有勁頭
新昌是山區小縣,曾是省次貧縣,但經過奮力趕超、躍遷奔跑,綜合競爭力正邁向全國縣域“50強”。作為一匹從山里跑出的縣域高質量發展的“黑馬”,新昌已經成為全國不少縣市學習借鑒的標桿。
新昌一直以來以種糧為主,兼顧多種經營,1949年的農業總產值為2676萬元。1978年改革開放后,新昌生產得到全面迅速發展,主要農產品如糧食、蠶繭超歷史紀錄,茶葉、長毛兔躋身全國先進行列。尤其近年來,新昌積極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新昌優選”,呼吸新鮮空氣、喝著山泉雨露的花生、茶葉、年糕、玉米餅、倒篤菜、果子燒、糟制品等優質農產品聲名鵲起,串起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共富鏈”。
與農業產業相比,底子薄、起點低的工業產業發展當屬后起之秀。據《新昌縣工業志》記載,197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開始超越農業總產值,確立了工業的主體地位。1999年10月21日,以新昌制藥廠為主體的“浙江醫藥”在上海證交所正式上市,成為新昌第一家掛牌上市的企業。如今,新昌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醫藥強縣、紡織基地、軸承之鄉、冷配大縣和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汽車零部件三大主導產業占比超90%,通用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未來醫療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上市企業總市值2200億元。
勝負之征,精神先見。新昌敢于和最好的比、勇于同最強的賽、善于向最高的攀,近年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站穩全市第一方陣,連續兩年捧得“浙江制造天工鼎”,2023年GDP增長8%,首次突破6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超730億元,全國縣域綜合競爭力提升至第52位。綜合實力的增強,得益于歷屆縣委、縣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得益于堅持“工業立縣、創新強縣、生態興縣”戰略不動搖,久久為功抓落實,從而走出了一條產業優、生態好、質量高的特色發展之路。
創新驅動有勢頭
新昌因創新而新,因改革而昌。作為資源小縣的新昌,要實現轉型發展,惟有依靠科技創新。長期以來,新昌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資源不足科技補、區位不足服務補、動力不足改革補”,圍繞新興產業培育、傳統制造升級、科技人才引育等大力推動“小縣大科技”,不斷激發山區縣高質量發展動能。
毫無疑問,科技創新是新昌最亮的“金名片”,但這張“金名片”的打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很早就謀篇布局。從2017年起,新昌將每年的5月31日設立為“新昌科技日”,這也是全國第一個設立的縣級科技日,且距新昌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交流縣域創新經驗時隔一年。
為集聚更多創新資源,2023年,新昌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設立“新昌—中關村科技人才港”,圍繞高端智能制造等主導產業的上下游核心重點環節,精準對接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市海淀區科研院所資源,打造“新昌—中關村”科技創新對接橋梁。去年8月,集人才承載、技術研發、科創服務、產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昌高創園正式開園。針對縣域創新中存在的創新資源分散、企業辦事多頭、部門協同不夠等問題,新昌還設立了創新服務“云局”工作機制,通過虛擬“組織”實體運作,有力提升了服務企業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企業是主體,更是引領力量。三花智控作為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領先的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部件制造商,2023年研發投入約10.97億元,同比增長10.91%;京新藥業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藥物研發中,尤其去年首個創新藥獲批,打破了國內抗失眠藥市場16年無新藥的局面;萬豐奧特在行業內率先建立了首家國家級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獲得多項國際創新大獎,成為行業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起草修訂單位。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新昌還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擁有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近20家,初步形成了低空飛行器制造產業集群,年營業收入約6億元。
一組組關鍵指標數據,一個個沉甸甸的榮譽加持,足以彰顯新昌的創新實力: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連續9年保持在4%以上,創新指數位居全省第4,連續4年捧得“科技創新鼎”,2020年省科技領導小組專門發文推廣新昌全面創新改革經驗,2022年入選國家首批創新型縣……這些都是新昌科技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詮釋。
精致形象有看頭
假如有人問起,現在新昌縣城哪里最靚最熱鬧,全域旅游哪里打卡最火爆,和美鄉村建設哪里最富有特色?想必多數人一時難以回答,因為如今新昌實在變化太快、變得太美,使得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標準答案。
改革開放以來,新昌城市建設開始加快,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后,新昌進一步堅持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高速度推進,新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城區加速向西發展。此后,新昌陸續建成縣體育中心、“三館”、世貿廣場、海洋城等事關市民生活的公共建筑。2018年,鼓山公園建成開放,為新昌增添了一處可登、可游、可觀景的城市公園。
眼下,隨著拆遷和改造“雙管齊下”,康樂廣場、尹桂芳大劇院、里江北歷史文化街區等地標相繼建成,不少老舊小區逐步變成現代社區、高檔住宅、文化街區。城區道路“白改黑”、管線入地基本完成,各類體育設施、閱讀空間遍布城鄉。持續打響祈福圣地、碳水王國、戶外運動王國、療愈度假王國“一地三王國”品牌,更是讓新昌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成為新晉網紅城市。
新昌積極探索和美鄉村示范帶促城鄉融合路徑,打響“梅棠雅集”“下巖貝·金山上”等片區化品牌IP,農村實現了從“臟亂差”到“綠富美”的華麗轉身。隨著去年金甬鐵路的建成通車,新昌域內鐵路高速縱橫,乘坐高鐵40分鐘就到杭州、2個小時即達上海,原來“走不出”的山城正成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重要節點。
長風破浪過重山,奮楫揚帆再出發。新昌只要錨定“打造節點城市、爭當共富標桿、躋身全國‘50強’”目標,用勇敢思維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為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實踐作出更大貢獻,以一域之光為省市發展大局增光添彩。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