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橙黃光景好 技能賽正酣
湖北秭歸是“中國臍橙之鄉”,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就在故里寫下名篇《橘頌》。正值橙黃橘綠時節,11月5日,“秭歸橙農”首屆社會化服務技能比武在秭歸縣郭家壩鎮熊家嶺村的早熟臍橙園舉行。來自全縣的30支社會化服務隊伍、184名隊員,在臍橙采摘、果樹修剪、打孔施肥、無人機吊運等四個賽項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技能較量。
“一二三,開始!”上午9時許,隨著裁判長一聲令下,臍橙“一果兩剪”采摘比賽正式開始。參賽選手一手迅疾抓住樹上的臍橙,一手持剪刀快速帶葉剪下果子,再緊貼果皮剪掉果柄,然后將臍橙輕輕放入果籃……剪刀靈巧地在枝頭舞動,每一次剪切都精準無誤。小組成員默契配合,采果、轉運、稱重各環節銜接有序。僅僅15分鐘,便有參賽隊伍完成采摘任務。
比賽不僅是速度的較量,更是質量的比拼。裁判們根據采前準備、采摘質量、采摘效率等評價指標,對參賽選手表現進行現場打分、點評。樂予農業代表隊最終勝出,斬獲臍橙采摘賽項桂冠。
采完樹上的臍橙,便可修剪果樹、打孔施肥。選手們一手拿著電動剪刀,一手拿著鋸,“咔嚓咔嚓”聲此起彼伏。
臍橙樹的修剪大有講究。修剪時,選手們需根據果樹的生長狀況,從樹體透光度、通風度、樹形結構等進行構思布局,精準剪去病弱枝、交叉枝和過密枝,使果樹通風透光,從而提高果實的品質和產量。
“遠看一把傘,近看光桿桿。”修剪裁判吳述勇幽默地描述修剪后的果樹。他說,選手們在修剪過程中,不僅要效率高,更要注重修剪的質量,確保每一刀都精準到位。
操作最復雜的當屬打孔施肥比賽。每隊派出2名隊員,在10分鐘內完成3棵臍橙樹的打孔施肥任務。這一賽項中,選手們必須熟練掌握打孔機的使用,還要精確計算打孔位置、深度和施肥量,以確保肥料能夠均勻地分布在樹冠周圍,促進果樹健康生長。
比賽現場,打孔機在選手們的操控下上下翻轉、左右騰挪,不一會兒,4個40厘米深的孔位便精準地打在樹冠四周。
裁判則根據孔位精準度、深度及施肥的均勻度給出了公正的評分。最終,經過激烈角逐,熊家嶺村代表隊憑借出色的表現贏得了打孔施肥賽項冠軍。
“嗡嗡嗡……”天空中,選手們操作無人機,將肥料和臍橙精準地運送到指定地點。起飛、懸停、上貨、吊運、穿桿、卸貨,150米遠的飛行距離、2米寬的障礙通道,考驗著飛手們的熟練度和操控能力。
峻鑫農業代表隊以98分的高分斬獲無人機吊運賽項一等獎。“既要追求速度,更要講究技巧,操作桿、飛行速度都要控制好,馬虎不得。”峻鑫農業代表隊隊長郭興成在賽后分享經驗時說。如今,他已擁有7臺無人機和40多人的采果隊伍,每到臍橙豐收季,訂單總是一批接一批。
臍橙產業是秭歸的“當家產業”,也是引領秭歸發展的“希望產業”。近年來,秭歸縣聚焦農村勞動力不足、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小農戶融入產業鏈不充分等問題,先后出臺《臍橙產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星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創建標準(試行)》等政策文件,加快構建經營性、公益性、互助性的臍橙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暢通臍橙產供銷各環節,推動橙農既能“種好橙”又能“賣好橙”。目前,全縣已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411個,從業人員11000余人。
秭歸縣農村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鄧少江表示,此次技術比武活動,就是要提升臍橙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和團隊意識,展示臍橙產業社會化服務專業生產技能,培育“金牌服務隊員”,打造“秭歸橙農”國家勞務品牌,促進各類服務組織規范化建設、高質量發展、專業化服務,為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示范典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