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區:打造美麗鄉村“未來式”
恬靜的鄉村、希望的田野,微風撲面而來。近年來,杭州市余杭區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提高治理能力,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描繪了一幅產業經濟興旺、農民生活美好、鄉村治理高效的美好圖景。余杭區以倉前街道高橋村為試點,打造“逐夢新高,橋見美好”鄉村品牌,總結“三橋筑美”工作法,實現美麗鄉村與美麗經濟“雙輪驅動”。
議事協商 共促發展
在高橋村的步月高橋邊,擺放著一張長桌、六七把長凳。這里每天會坐滿喝茶聊天的村民,這是高橋村村民家門口的議事平臺。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村級議事協商工作水平,余杭區構建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通過群眾夜議等眾人議事平臺,廣泛收集民情民意,溝通完善治理體系。在余杭區的帶領下,倉前街道高橋村堅持“以村民自治促進村莊共治,以村莊共治反哺村民自治”為理念,圍繞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強化“橋邊議事”品牌。
“把這個問題收集起來之后,也經過了相關的討論,我們覺得還是應該為老年人做點實事,把雨棚搭起來……”在余杭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高橋村設立每月4號為固定的議事日,廣泛動員村民、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建立了從村委會到村民小組、從村內到村外的20人議事智囊團。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議事模式,保障村民充分參與,共同發現、研究、解決問題。小事急事由議事智囊團“自己商議自己定、自己組織自己干”,大事難事由黨員干部收集民情民意集中上報,難點問題分段解決、重大問題聯合解決。
鄉村振興 人才先行
在高橋村一座高架鐵軌底下,有一片美麗的鳶尾花繁育種植基地。各色鳶尾花形奇特,爭奇斗艷,這背后是90后“海歸”新農人沈藝儂的故事。4年前,他從父親手中接過遭遇滯銷的花圃,短短幾年時間鳶尾花年銷售近300萬元。
在余杭區,像這樣的年輕創客還有很多。今年以來,余杭區錨定“抓產業必須抓人才”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強 “三支隊伍”建設,不斷健全人才工作機制,以七大專項行動抓改革創新、攻堅突破,全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持續推動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創新打造電商產業集群,吸引了眾多企業和藝術家入駐余杭,把眾多高素質專業人才、優秀青年、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吸收到志愿者服務和人才培養隊伍中來,讓他們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全新引擎。
和諧共生 美美與共
近年來,余杭區以未來鄉村、環境提升為契機,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產業等特色資源,開展鄉村景觀創意設計,因地制宜推進村容村貌“微整治”,全力打造和美鄉村。村里的小公園地塊華麗變身,“美食廣場+架空式停車場”組合模式在余杭鄉村隨處可見,村里各家各戶統一改造庭院圍墻,并結合文化禮堂沿線提升計劃,增設羽毛球場、籃球場等文體設施,鄉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產業發展上,余杭區結合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形成特色田園觀光區,打造鄉村戶外農體旅產業,引導農戶經營美食村、農家樂增收。比如,一年一度的杭州冬日限定——倉前“掏羊鍋”,今年又將在這里迎來第十九屆的開幕式。大鍋一煮、羊雜飄香,親朋好友邊敘家常邊掏羊鍋,這份安逸也正詮釋了今年“吉羊有余,幸福滿倉”的主題。
在文化建設方面,余杭區深挖非遺和本土資源,創新開展“云港篝火晚會”、鄉村直播等活動,開發非遺體驗項目和課程。同時,結合村民需求規劃鄰里中心等公共服務項目,與浙江大學等黨組織結對共建,整合資源,促進鄉村現代化建設。
接下來,余杭區將持續推進未來鄉村建設,通過基層治理現代化、發展鄉村未來產業集群、培育現代“新農人”等方式,高質高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