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好物成“明星單品” 杭州打造共富市集助力鄉村振興
建德榴蓮番薯、淳安無核柿、桐廬大源村生態大米......11月10日,杭州供銷共富市集在杭州武林廣場舉辦,各式各樣的山野好物一一擺上貨架,吸引著市民游客前來購買。
11月10日,杭州供銷共富市集舉辦。 杭州市供銷社 供圖
為響應杭州味道通達富農行動,杭州市供銷社不斷探索實踐供銷共富市集的杭州模式,聯合杭州市發改委共同開啟消費幫扶金秋行動,通過進一步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促進西部山區農產品銷售,助力鄉村振興,城鄉共富。
據了解,杭州市供銷社組織了近50家優秀企業百余種產品參與共富市集,帶來地道杭州味。其中,來自淳安、建德、桐廬、臨安等杭州西部的山區“好貨”和帶有“共富”元素的產品,儼然成了市民游客喜聞樂見的“明星單品”。
“這款綠色橄欖菜上午已經賣完了,您明天再來吧。”貝苗農業蓮花鎮基地負責人韓坤很高興看見自己帶來的蔬菜熱銷,作為建德市第一家具備出口資質蔬菜基地的帶頭人,他一直致力于推動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橄欖菜,基地特供的糯米絲瓜、榴蓮番薯、線椒、螺絲椒等同樣受到熱捧,基本賣斷貨了。
“我這土雞蛋光看不行,得嘗過才知道。”方國春提前一天從淳安縣來,一早就把攤位擺得滿滿當當,他介紹,“界首橘子和無核柿,我們當地每家每戶都種。這次特地帶到市集現場,全部以惠民價出售,一方面是為了幫鄰里帶貨,另一方面也是想讓杭州市民嘗嘗我們的‘淳安味道’。”
桐廬鳳棲供銷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則帶來了產自大源村山腳下的生態大米,展位前市民絡繹不絕。“我們大源村閑置的土地很多,村里只剩些會干農活的老人。供銷社想讓百姓增收,也想把土地都利用起來,于是就有了我們的生態大米。”他表示,南方煮熟后的秈米多松散,出自大源村的生態大米卻像北方的粳米般有嚼勁兒,這使得它在市集上備受歡迎。
臨安的“天目山寶”也喜獲一大批市民的芳心。“確實沒有想到,4元/斤的小香薯上午就賣得差不多了。”杭州臨安農好供銷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姜蘇琴驚喜地發現,小香薯和山核桃是攤位上的兩大吸睛產品。
除了西部山野風味,杭州市農合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醉憶杭鮮”也帶來各類田間地頭的好物,喜提一大批“忠實粉絲”。其中,夢園供銷種業的新產品水果玉米特別受歡迎,吸引不少市民試吃。“口感確實不一樣,我們買三組回去給小孩也嘗一嘗。”黃女士首次嘗到可以生吃的玉米,表示味道很好。
此外,現場各類手作產品也賣到脫銷。外酥里嫩的富陽炸永昌黃氏臭豆腐、軟糯香甜的建德三都麻糍,還有浙茶集團的抹茶冰淇淋等,均以其獨特的風味成了市集上的暢銷品。
“最后一單!大家拼手速的時候到了。”此次共富市集的現場還專門設置了“供銷共富直播間”,把對口幫扶地區的山區“好貨”搬到了市中心,讓民眾享受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的便捷體驗,把新鮮的山區好物帶回家。
“為了著力突出共富市集的共富功能,我們在前期組織時定向選擇了一批參展商,充分發揮惠民帶富作用。比如‘貝苗·戴農富’‘大下姜’‘大源鳳棲’等品牌都是西部山區‘村社共建’強村公司的代表,三都麻糍、安上粉皮、龍門面筋等則是西部山區傳統農家小吃的代表,徑山抹茶冰淇淋、非遺手繡女紅則代表著傳統產業、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杭州市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杭州市供銷社不斷探索實踐供銷共富市集的杭州模式,通過多元結合、持續創新,全力助推供銷共富市集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紐帶。(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