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精华液一线二线三线_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视频_久久久久网站_护士巨好爽好大乳_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郵箱
當前位置 : 首頁>>永續動態>>其他媒體報道

“青字號”點亮特色優勢產業 ——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調查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馬玉宏 更新時間:2024-11-08

青海地域遼闊、資源富集,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在廣袤西部的發展熱土上,青海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錨定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目標,不斷延展產業鏈,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擦亮“青字號”品牌。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青海如何進一步走好特色農牧業發展之路?

今年8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會議強調,要立足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做強做大特色優勢產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縱橫的山脈、重疊的峰巒、交錯的湖泊讓這里形成了冷涼氣候,也為高原特色農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青海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叫響“青字號”,走好特色路。

《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專項規劃(20222025年)》提出,要強化科技引領,推動農牧業技術、業態、模式創新,增強綠色有機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牧業發展道路。如今,青海綠色有機農牧業發展得怎么樣了?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取得了哪些成效?

夯實產業基礎

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必須夯實農牧業產業根基。

種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青海充分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改擴建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青海復份庫,保存種質資源44.6萬份。油菜雜交育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脫毒馬鈴薯、青稞、蠶豆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18%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微型薯霧培法繁育基地,溫室的苗床上一排排薯苗綠意盎然,薯苗根部掛滿了馬鈴薯種。“相較于傳統基質栽培技術,新技術平均單株結薯率達30粒至50粒,最高能達到80粒以上,是傳統基質栽培的20多倍,提高了產量,節省了人力。”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貴全介紹,2023年,該中心新建575平方米鋼架日光溫室及微型薯霧培繁育系統,引進馬鈴薯微型薯霧培法生產技術,創新良種擴繁技術,擴大微型薯生產規模,為提高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了解,青海還在全省組建了104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1%

飼草產業是實現高原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基礎產業。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青海奔盛草業有限公司飼草生產基地內,收割機正在面積達6000畝的苜蓿種植區作業。今年是該公司實施鹽堿地種草改土5年后,首次實現苜蓿一年三收,每畝苜蓿每年可收獲青干草600公斤以上。

該公司負責人鮑奎告訴記者:“從顆粒無收的戈壁荒灘到如今的一片生機,通過鹽堿地改良技術,這里的土壤耕作層增加了11厘米至13厘米,不僅提升了飼草的成活率,土地利用率也大幅增長。”

荒漠變綠洲既得益于技術支撐,也離不開政策和資金支持。“在戈壁灘上改良鹽堿地種植飼草的過程比較艱辛,公司得到了政府及科研單位的鼎力相助。我們與青海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青海省飼草料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合作的‘柴達木盆地鹽堿地改良與飼草高效栽培關鍵技術’成功獲得省級支持資金1500萬元。”鮑奎說。

冷涼蔬菜產業是青海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的高原特色產業之一。

9月下旬,走進貴德縣新街鄉上卡村,空氣中彌漫著濃濃蒜苗香。工人穿梭在田間,熟練地完成起苗、去泥、扎捆,一捆捆蒜苗整齊地碼放在地頭,等待裝車。65歲的謝卓瑪是鄰村魚山村村民,今年是她在菜地里打零工的第4個年頭,“在這里打工每天有100多元錢的收入,可以幫助家里減輕負擔”。

新街鄉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理想的自然條件成就了蒜苗、紅筍等夏菜的過硬品質。如今,高原夏菜已成為新街鄉農業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

新街鄉鄉長馬西征介紹,新街鄉氣候冷涼、雨水充足,一些夏菜一年可種兩茬,上市時間早,具備搶占市場的優勢。目前,新街鄉的高原夏菜均已完成綠色有機認證,產量高、品質好、市場口碑佳。新鮮的夏菜運到甘肅蘭州蔬菜集散基地后,進行精細化處理包裝,再發往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地的生鮮市場。除供應生鮮市場外,新街鄉夏菜還被送往湖北、廣東、江西等地的加工廠進行深加工,實現多渠道全年銷售。

近年來,青海通過加大冷涼蔬菜產業投入和招商引資,引導各類資金投向蔬菜產業,建成了互助萬畝供港蔬菜基地、湟中娃娃菜基地、貴德菜薹基地、湟源荷蘭豆基地等具有代表性的露地蔬菜生產基地。依托青藏高原“超凈區”的優勢,各地大力實施品牌培育戰略,打造了一批蔬菜區域品牌,有效推進了高原冷涼蔬菜輸出,加大了“青”菜出省力度,增加了蔬菜產品附加值,讓冷涼蔬菜成為青海綠色有機農產品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力推融合發展

把農產品轉化為收益,推動產業融合是關鍵抓手。油菜產業是青海農牧業特色產業之一,也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

地處祁連山下的門源回族自治縣地理條件獨特,生態環境優美,不僅適宜油菜種植,也是蜜蜂的良好棲息地,由油菜花釀成的蜂蜜成為熱銷產品。今年3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門源蜂蜜”地理商標。

青海省地理標志產業協會會長王贄介紹,門源縣油菜種植面積達60多萬畝,是全國重要的蜂產品基地,也是高產穩產蜜源基地之一。不僅如此,門源縣的“百里油菜花海”每年都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促進了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龍羊峽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冷水魚養殖基地,工作人員緊盯電腦屏幕,密切關注著雷達系統反饋的信息,實時觀測往來作業的船只及網箱中三文魚的生長環境和動態。放大畫面,水下網箱里的一條條魚兒清晰可見。

在該冷水魚養殖基地水上工作間的現代化流水線上,一箱三文魚的封裝僅需不到兩分鐘。“我們借助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平臺等現代化信息技術,采用無線傳感、網絡化和智能化管理方法,建立養殖生產和環境數據庫,實現養殖全過程數字化管理,通過提升產品品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公司還通過短視頻內容營銷、直播帶貨等方式,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讓龍羊峽三文魚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品牌認知度不斷提升。”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沃日晗告訴記者。

如今,冷水魚產業已成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要輸出產品,現有養殖模式和技術與國際同步,三倍體虹鱒魚良種供應體系基本完善,良種覆蓋率達100%;標準化深水大型網箱面積已占養殖總面積的85%以上;水產品自動化精深加工以及保鮮冷鏈物流等技術和裝備得到廣泛應用,在全國鮭鱒魚養殖產業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位于黃河上游的海東市是青海省東部重要的小麥產區。由小麥加工而成的筋道拉面是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金色名片之一。

提起青海拉面,很多人會想到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一碗化隆拉面串聯起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拉面館與青海廣袤農牧區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以及面、油、蛋、菜等優質農副產品,也串聯起拉面食材配送基地和青海土特產配送銷售基地,成為遍布全國各地的青海美食名片。

40多年前,化隆縣還是一個深度貧困縣。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化隆人走出大山,到福建廈門開起了拉面店,成為第一批“拉面人”。隨后,化隆縣10多萬人陸續走出,融入城市、走向沿海,拉面大軍不斷壯大,催生了青海拉面產業。

看似一碗面,實則一條鏈。一碗面如何發展成一條產值數百億元的產業鏈?從業十幾年的韓成福感受頗深,“化隆拉面無形中將許多相關產業串聯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種植、養殖、加工、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潛力可挖,都能將這碗面的附加值極大提升,并帶動一大批群眾增收”。

青海拉面一頭連著山區的種植戶和養殖戶,一頭連著原料生產加工廠;一頭連著當地特色農畜產品,一頭連著大城市里的拉面館、超市,已形成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據統計,化隆拉面的相關行業已達23個,在化隆縣開辦的公司、合作社達1500個,實現年產值8.6億元。

雕琢特色品牌

青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牦牛、藏羊、藜麥、冷水魚等多種高質量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如何利用這些土特產闖出大市場?

秋季的牧場,瓦藍的天空上云團翻卷,牧場里的牦牛與藏羊如草原上一顆顆珍珠,寄托著牧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作為青藏高原的特色優勢畜種,藏羊已衍生出多品類產品,關聯多個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成為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依托。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梅龍掌畜牧業經營專業合作社操作間里,工人們正在加工打包牛羊肉產品。該合作社理事長顏軍告訴記者,近年來,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畜牧業養殖及系列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產業體系、線上線下營銷相結合的產品銷售體系。同時,結合當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地域資源,推動“合作社+畜牧業+旅游”融合發展,逐步試點開發新興業態。今年夏天,借助“祁連山下好牧場”品牌建設的契機,牧場的訂單和銷量越來越多,旅游人數也比往年更多了。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則通過產業發展與品牌建設,讓黑藏羊成為當地畜牧業的金字招牌。

仁慶塔是貴南縣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綠色畜牧業的直接受益者,“在政策扶持下,我從牧民變身養殖大戶,今年合作社有能繁母羊370只,現已產羊羔360多只,成活率基本達到100%。黑藏羊價格較高,政府還有相應的補助政策,為我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入,大家養殖繁育的積極性更高了”。

貴南縣塔秀鄉達隆村的羊毛加工廠里機器轟鳴,工人們將加工好的網套按照顧客要求打包,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黑藏羊毛加工廠負責人英巴介紹,2020年,依托當地黑藏羊品牌優勢,貴南縣成立黑藏羊毛加工廠。經過3年發展,成功探索出一條加工銷售黑藏羊毛系列產品的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黑藏羊毛被產品重量輕、保暖性強,深受消費者青睞,銷量最好。此外,羊毛墊、枕巾、圍巾、拖鞋等黑藏羊毛制品銷售量也在不斷增加。

在西寧市圣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各式各樣的毯子掛滿生產車間。該公司董事長薛婷介紹,公司產品從最初的手工編織藏毯,延伸到了機織地毯、手工槍刺地毯、熒光毯等多種產品,還可以進行個性化定制。現在,公司60%70%的地毯用于出口,有的產品還進入了高端酒店。

青海是全國最大的牦牛主產區,存欄牦牛占世界牦牛總數的三分之一,占全國的38%。在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廣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給小牛犢喂奶,技術人員在電腦上分析牦牛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技術人員介紹,繁育中心將人工喂養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牦牛養殖管理的精準化、智能化。

從生產端到銷售端,大通縣牦牛產業鏈體系建設正趨完善。“近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大通牦牛產業,打造形成集種畜繁育、種畜推廣、人工繁育、規模養殖于一體的繁育推廣體系,累計推廣大通牦牛種公牛近3萬頭,改良后代達180余萬頭。”大通縣畜牧獸醫站站長尹俊說。據介紹,“大通牦牛”還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同時也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從產品到產業再到品牌,青海一步一個腳印,踏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新天地。一批批“青字號”產品正在走出青海,不斷擦亮“凈土青海 高原臻品”的品牌形象。自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以來,青海圍繞提質、穩量、補鏈、擴輸路徑,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已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5個、有機農產品(牦牛、藏羊)全國基地5個、千頭牦牛千只藏羊生產基地200個,有機草原監測面積突破3億畝,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量達1200個。3年多來,青海已累計向省外輸出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300多億元。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看片 |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一区 | 好了av第四综合 | 国产91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国内午夜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网站入口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 99小视频在线观看 | 台湾av四级老片 | 亚洲欧美综合 |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久久久区 |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 | 国产在线久久久 | 国产精品亚洲专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 性a一级 | 国产无遮挡免费真人视频在线 | 国产剧情办公室黑色丝袜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 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观看 | 免费国产内射 |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 999ZYZ玖玖资源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 色av久|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 久久精品日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