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三鄉人”合力助“共富”
枝繁葉茂的古樟、蜿蜒層疊的梯田、錯落有致的民房……連日來,我縣濂竹鄉治嶺頭村原生態鄉村美景吸引了一撥撥來此創作寫生的師生。
過去兩年,致力于“打造浙西南知名藝術寫生基地”的濂竹鄉,一大批畫家扎根于此,成為宣推引流的“新鄉人”。在他們的助推下,濂竹鄉已累計接待寫生采風師生、藝術家4000余人次,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藝術鄉建賦能山區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以來,我縣探索建立黨建引領“三鄉人”協同共治共富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歸鄉人”,招引“新鄉人”,激勵“原鄉人”,推動人才互動和資源碰撞,實現多方聯結共贏共富。
“我今年投放了7.5萬公斤魚苗,穩定后預計年產值可以達到500萬元!”作為一名“原鄉人”,今年年初,張昌飛在龍洋鄉政府和村委會的號召和幫助下,依托家鄉優質水資源,辦起了生態養殖業。他積極參加由農業部門組織的“新農人”培訓,學習養魚技術和管理經驗,預計每年可帶動村民增收20余萬元。
在蔡源鄉“抱團共富”戰略的引導下,“歸鄉人”羅素萍盤活當地200余畝土地,開辦蔡相翠谷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形成以“800+高山小香薯”為核心的規模種植、生態畜牧、精深加工和品牌銷售完整產業鏈。通過“訂單農業”和“帶貨直播”,帶領鄉鄰實現“家門口就業”,不少低收入農戶有了穩定可靠的保障。
“三鄉人”是鄉村治理和未來鄉村發展的謀劃者、參與者、推動者,肩負著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文化、鄉愁情懷傳承延續的責任使命。
焦灘鄉通過建立“三鄉人”共商共創機制,以筆峰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為載體,“1元月薪”聘請17名專家擔任文化藝術發展咨詢顧問,匯聚文創專家、全鄉農家樂業主等30余名“三鄉人”力量,先后啟動專家研學工作室、味道廚房等項目建設,持續助力獨山村“鄉村活化、群眾共富”工作。去年,僅獨山村就累計引進200余名專家學者、院校師生研學創作,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增收近1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超2萬元。
“‘原鄉人’蛻變、‘歸鄉人’創富、‘新鄉人’賦能,不同身份的‘三鄉人’實現了有效融合。”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借助共富工坊等平臺,打出推動創客基地建設、搭建創業就業平臺和健全協同共治機制等“組合拳”,切實激發“三鄉人”發揮自身優勢,開創多途徑帶領廣大農民創業共富新格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