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賦能,看江津如此多“椒”
10月31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的“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地方行活動走進重慶市江津區。朝江津區先鋒鎮繡莊村7社鶴山坪的東面坡望去,兩萬畝花椒樹在這里洋洋灑灑地鋪開,每畝鮮花椒平均年產量高達750公斤,一棵棵花椒樹不僅豐富了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還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江津有一句俗話:水稻保口糧,花椒保收入。”江津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正常行情下,與傳統的糧油作物相比,花椒種植收益高出10倍以上。這極大帶動了當地農戶種植花椒的積極性,也開拓出一條培育壯大花椒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賦能區域經濟發展的‘江津路線’。”
保護創新增厚產業基礎
江津區種植花椒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老的巴國。憑借優越的地理條件,這里所產的青花椒麻香味濃,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出油率高,是優質的調味品。如今,江津區青花椒產量占全國的15%至20%,保鮮花椒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24年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預計可達55億元,“江津花椒”已經成為重慶農業產業的一張亮眼名片。
江津花椒產業的歷久彌堅,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
據介紹,自2005年起,“江津花椒”先后獲批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江津花椒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建設。以地理標志保護為重要依托,當地圍繞種植、加工、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環節,不斷完善花椒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形成了17家企業獲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148件商標和144件專利融合作用的矩陣。
有了知識產權“通行證”,江津花椒的市場銷路進一步打通,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對江津花椒的進口量不斷增大。江津區還專門建設了4個市級農產品(花椒)出口示范基地、3個區級和7個鎮級花椒出口示范基地,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管護技術,保障出口花椒產品的品質。2023年,江津花椒產品出口額超1000萬元。在2024年中國地理標志品牌文化節組委會等單位發布的《國家地理標志花椒品牌價值排行榜》中,“江津花椒”以189.73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全國第二。
科技創新激發產業潛能
走進江津花椒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這里配備有花椒精準萃取設備、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等各種實驗設備,用于花椒專精研究和精深加工。在江津花椒博物館內,花椒精釀啤酒、花椒精油、花椒面膜、花椒護手霜等產品琳瑯滿目。
自2020年起,江津區搶抓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機遇,組建了創新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等1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專家團隊12個,圍繞花椒良種創新,架構起花椒產業全過程氣象與農業科研試驗體系、花椒產品開發體系及花椒氣候品質認證體系三大創新體系,有力推動了花椒產業發展的“多面開花”。
“創新中心目前保存有382份國內外花椒種質資源,其中篩選出10份優質種質資源,完成了多項品種試驗。同時,我們利用現代萃取、純化工藝和先進設備致力于高純度天然芳香精油、山椒素、槲皮素等醫藥化工中間體開發,量產后將在香料化工、日化及生物醫藥產業獲得廣闊的應用場景。”創新中心負責人、重慶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調味品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謝永紅介紹。
依托這些研究成果,目前江津區已開發出食品、保健、醫藥、化工等4個系列52種花椒產品。“連以往被丟棄的花椒嫩芽,都變成了備受歡迎的花椒芽醬菜和芽苗菜,大幅提升了花椒附加值。”謝永紅說。
物聯網、大數據、5G等現代信息技術也在花椒產業的提檔升級中大顯身手。從花椒智慧化種植、數字化生產、多元化銷售到全方位監管,江津區聚焦椒農、企業、政府不同用戶需求,正在著力完善特色花椒大數據平臺建設,以實現花椒全產業鏈智慧化管理,離產、供、銷一體化的目標更近一步。
金融創新打破產業制約
機遇伴隨著挑戰。近年來,全國花椒種植面積不斷增長,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漸顯現。以散戶為主的江津椒農面臨著倉儲能力弱、融資難、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導致花椒種植收益下降。
為改變這一現狀,江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全國首創“花椒銀行”,包含“花椒貨物銀行”和“花椒貨幣銀行”兩大核心板塊。“‘花椒貨物銀行’實際是為椒農提供冷藏倉儲,椒農結算倉儲費(按100元/噸/月收取,或者根據花椒銷售時的價差按比例提成)后,可避開花椒產品集中上市期,自行錯峰銷售或由倉儲管理者代為銷售,通過這種方式降低倉儲成本、提升盈利額。”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高級農藝師、江津區科技特派員蘇家奎介紹,“花椒貨幣銀行”則主要為全區從事花椒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的經營主體提供“倉單質押”和保險保障,為產業發展引來“金融活水”。
在“花椒貨物銀行”建設方面,當地按照花椒產品冷藏庫容大小,分別在江津國際花椒產業城建設了“總行”,在有較大倉儲冷庫的龍頭企業設立了“分行”,在各鎮街花椒加工中心設立了“支行”,并在各合作社、家庭農場設立了“儲蓄點”,有效提升了江津區花椒倉儲能力。目前,江津區花椒倉儲容量累計達到14萬立方米,已為椒農代儲6000余噸干花椒、增收節支1300萬余元,為企業增收1100萬余元。
在“花椒貨幣銀行”建設方面,江津區推出“花椒貸”信貸產品,為全區225個花椒產業鏈主體提供信貸資金1.24億元。此外,該區還創立“花椒收益險”“花椒價格指數險”等,通過保險補貼等方式,為全區7403個花椒產業鏈主體提供財政補助資金1546萬元,保險理賠資金2497萬元,并且不斷建立健全利益和風險聯結機制,有力保障產品“有錢收”、儲戶“有錢存”。
江津如此多“椒”,在“創新+”的賦能下,期待“江津實踐”邁向新的未來,為全國花椒產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