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卡特”助力城鄉融合
2023年,一個“發達省會城市近郊農村現代化的課題”吸引了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浙大卡特”)科研團隊。民營企業傳化集團想在杭州市蕭山區浦陽鎮打造“謝徑安”農創村,希望“浙大卡特”在產業布局規劃和發展成效評價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謝徑安”是“政企智村農”多方主體的共同奔赴,如同一顆投入浦陽江的“石子”,泛起了農業科創、村民共富、公益普惠的陣陣漣漪。
依托民營經濟的村企合作和市場化運作是浙江推動農村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浙江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省域先行的重要保障。浙江智庫面臨的一個新興課題,就是如何助力民營經濟參與鄉村全面振興、探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作為首輪浙江省新型智庫建設期滿評估優秀智庫,“浙大卡特”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智庫力量帶來了又一次創新探索。該團隊依托國家級重大課題圍繞“謝徑安”開展的工作,在省社科聯等單位主辦的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基層行(2024)智庫實踐活動中,入選了“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基層單元優秀案例。
“作為新時代的農經智庫,我們要深入校地企平臺一線,扎根祖國鄉村大地,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貢獻浙大智慧、提供浙大方案。”“浙大卡特”院長錢文榮說。“浙大卡特”系教育部首批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985”工程人文社會科學(A類)創新基地,成立以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形成了農村發展理論與政策、農業產業發展與制度、食物經濟與農商管理、資源經濟與環境管理等研究方向,確立了“‘浙大卡特’為品牌、基地為平臺、項目為紐帶、制度為保障”的運行機制,在浙江“三農”改革發展實踐中留下了諸多智庫成果。
打造國家“三農”研究高端平臺和智庫,面向國家“三農”重大問題和重大戰略,組織團隊開展攻關研究,是長期以來“浙大卡特”研究“三農”問題的特點和亮點。“浙大卡特”建立了農民合作組織、農業品牌、農村電商3個研究中心,匯聚了幾十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協調解決組織化、品牌化、電商化等中國“三農”發展的難點痛點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形成農業品牌、拓展營銷渠道,推進小農與現代農業銜接。
大平臺謀劃大項目,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如此的良性循環,受益的不僅僅是“浙大卡特”本身。浙大的農經學科和“三農”研究借由“浙大卡特”建立在了一個層次更高、力量更強和包容開放的研究平臺基礎上。比如在湖州,“浙大卡特”依托浙江大學師資力量、發揮多學科協同優勢,全面參與湖州市新農村建設行動方案,系統總結了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的安吉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并參與編制《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這標志著由浙大農經學科團隊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實踐正式推向全國。
未來,“浙大卡特”將繼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進一步推動學術研究與智庫研究深度融合,力爭取得更多更高質量的學術與智庫成果,為中央有關部門和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高水平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