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運用有聲有色縣域經濟“熱辣滾燙”
縣域強則國家強,縣域富則國民富??h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的“千億縣”,數量從9個增至59個。10年增加50個,彰顯出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巨大潛力。作為一種重要的知識產權類型,地理標志既代表著產品的獨特品質,又是文化傳承的有形彰顯,與鄉村振興戰略關系密切。近年來,《知識產 權 強 國 建 設 綱 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印發,為新時代地理標志培育、保護、運用等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
進入新發展階段,如何用好地理標志這把“金鑰匙”,開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筆者認為,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指導+協會和涉農企業‘唱主角’+市場運作”的總體工作思路,按照“申報一批、扶持一批、儲備一批”及“培育、推廣兩條路一起走”的發展規劃,加強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多措并舉推動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出實招、見成效”。
政策引領,高位推動。建立政府主導、行業牽頭、部門協作的地理標志產業多方協調合作工作機制,是充分挖掘縣域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縣域地理標志品牌的有力抓手之一。具體而言,要加強規劃引領和制度建設,推動政府、職能部門、龍頭企業和協會“三駕馬車”共同驅動地理標志產業發展,統籌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形成地理標志品牌與企業品牌、合作社品牌、農戶品牌等母子品牌協同發展,打造區域與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品牌互動模式,做精做強縣域農產品品牌。以筆者所在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為例,大姚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挖掘特色產品、加強培育特色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引領產業發展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堅持政府引領,部門推動,企業、協會共同發力,每年舉辦地理標志工作推進會、培訓班和進企業、協會宣傳指導活動等,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目前,大姚縣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6件,地理標志總量位居全州10縣(市)首位。
智慧監管,保護品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實際使用率、行業協會自我管理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理標志在縣域的推廣、運用。筆者建議,應堅持發展與保護并重,落實全縣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發展規劃,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納入考核范圍,鼓勵具有不可復制性和較高知名度的縣域“土特產”及時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注冊地理標志商標,不斷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權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權的違法行為,并針對網絡侵權行為運用大數據監測手段,創建縣級地理標志互聯網監管平臺,對電商銷售和授權信息進行自動篩查,有效維護地理標志相關主體合法權益。
標準先行,規范品質。加強標準化建設,有利于保障地理標志產品品質,延伸特色產業鏈條。筆者認為,要將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與標準化工作有機結合,通過制定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管控方案、全面加強源頭管控等舉措,推動建立“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地理標志產品生產日趨規范化、標準化,確保地理標志產品品質。
培育龍頭,示范推動。當前,龍頭企業規模小、競爭能力不強是限制縣域地理標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以大姚縣為例,該縣農業產業“小、散、弱”問題比較突出,且產品季節性強、銷售周期短,加之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不強。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各縣要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產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給予優惠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縣領導、部門聯系企業工作制度,對重點扶持企業加強服務指導,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指導企業開展品牌創建工作,發揮規模效應。同時,各縣要重點選擇產業特色鮮明、發展規模適度、市場潛力大、品牌影響廣的農產品進行示范推廣,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地理標志產業,帶動各縣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