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品牌強 振興路更寬 ——內蒙古敖漢旗因地制宜做好發展文章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內蒙古敖漢旗依托地理優勢資源,利用“一顆果”“一粒米”“一座棚”因地制宜做好特色產業文章,打造地區強勢農業品牌,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激發縣域經濟活力,走出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合一”的產業振興之路。
“一顆果”連接生態與經濟
新中國成立之初,敖漢旗荒漠化面積占比達76%,自然植被不足10%,水土流失嚴重,如此困境下,植樹造林成為防沙治沙的重要途徑。因沙棘樹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點,不怕沙埋,根蘗性強,且固氮能力很強,能夠為其他植物的生長提供養分,適合敖漢地區氣候和土壤特點,在治沙防沙的生態建設過程中,成為生態樹種植的主力之一。
沙棘樹不僅在生態環境改善中能夠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沙棘果也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是名副其實的“維C之王”。敖漢旗利用沙棘樹這一優勢特點,大力發展沙棘產業鏈條,讓“沙窩子”長出“金蛋蛋”。
2003年,作為土生土長的敖漢人,胥申創建了內蒙古沙漠之花生態產業科技有限公司,以野生沙棘果、山杏仁為原材料,開發生產沙棘果汁飲料、杏仁飲料、沙棘油等產品。隨著生產需求的不斷擴大,沙漠之花公司逐漸從單一的飲料深加工發展成為集良種培育、林木種植、科研開發、生產加工與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運營企業。
利用這一顆營養價值高、受眾面廣的沙棘果,沙漠之花公司設計年生產能力5萬噸,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4600萬元。秉承高標準、高質量的生產要求,沙漠之花公司實現由傳統生產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轉變,科研技改力度的不斷加強,也使沙棘、杏仁產業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敖漢沙棘”已成功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充分發揮林業生態資源的作用,2017年,沙漠之花公司先后投資1400余萬元,整合2166畝殘次林地建設兩個高標準沙棘產業園,栽植沙棘20余萬株,現已發展成為承載著沙棘品種研究、苗木栽培、林木繁育、技術培訓、溯源展示等多項功能的綜合示范園。
“全旗16萬畝沙棘林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依托。”胥申介紹,產業園的建成不僅是企業實現“生態+經濟”創新路徑的探索,每年還可吸收當地農民20人長期就業、50多人季節性就業,勞務支出達200余萬元。憑借沙棘的防風固沙作用,周圍6000多畝良田得到有效保護,間接帶動鄉村土地租賃與使用、殘次林流轉、廠房設施再利用、物流運輸以及鄉村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的功能完善。
“一粒米”融合文化與產業
提起敖漢旗,最為熟悉的廣告詞莫過于“敖漢小米 熬出中國味”。這一粒金黃的小米跨越時光,正在經歷古老文明與現代潮流、傳統旱作與現代農業、傳統作物與精深加工的碰撞和融合。
敖漢旗積極推進“敖漢小米”區域品牌打造,通過品牌文化賦能、科技創新支撐、龍頭企業培育、創新產品研發,農文旅融合,全方位提升敖漢小米品牌知名度和小米全產業鏈升級。以敖漢旗為核心,面向東北、覆蓋蒙東遼西地區谷子產業區,建設了小米博物館、旱作農業主題公園、世界谷種研發基地、農耕文化旅游目的地,創辦了農業文化遺產主題餐廳、小米飯農家院,開發了小米旅游產品。
北緯42°優質農畜產品黃金帶,給予敖漢小米悉出天然的品質,賦予其上乘的口感。如今,敖漢旗年產谷子6億斤以上,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食用以及文化旅游的“三產融合”態勢,踏上小特產走向大產業、完善產業鏈到培育產業集群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敖漢旗積極推廣小米使用方法,編寫推出《敖漢小米使用指南》,填補了國家小米食用指南空白。敖漢旗多家企業轉變發展思路,將原生態小米作為原材料融入產品研發。小米月餅、小米面包、小米鍋巴、小米酥為代表的即食產品深受大眾喜愛,深加工產品小米油、小米肽粉、平酸粟粉等備受市場青睞,敖漢小米從傳統作物開始向“食品級”“商品級”精深加工產品轉化。
“一座棚”架起高效與特色
作為敖漢旗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設施農業,架起高效與經濟作物之間的橋梁。敖漢旗按照“宜菜則菜,宜菌則菌、宜瓜則瓜、宜果則果”的原則,努力培育特色作物,形成一批集中連片、規模相當的特色蔬菜、果品、食用菌種植區。
清晨,古魯板蒿鎮東他拉村設施農業冷棚區一片繁忙景象,農戶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采瓜、選瓜、運瓜。冷棚內種植的是有“健康果王”之稱的玫瓏蜜瓜,口感綿密、清甜。
“一類瓜每公斤6元,二類瓜每公斤3元,按畝產6000斤計算,今年每畝地可比往年增收3000元。”東他拉村種植戶梁國民介紹,村里的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年帶動當地百余人次就業,勞務費近120萬元。
目前,敖漢旗已初步形成以薩力巴鄉設施蔬菜產業園、四道灣子鎮金絲蜜瓜產業園、貝子府鎮食用菌產業園、金廠溝梁鎮黑木耳產業園、瑪尼罕鄉葡萄產業園區為代表的產業布局。2017—2024年,全旗設施農業規模從6319畝發展到6.44萬畝,園區總數達72個。設施農業冷鏈物流、休閑采摘等發展勢頭迅猛,一二三產業融合轉型穩步推進。
近年來,敖漢旗因地制宜,堅持“有果吃果、有米用米、宜瓜則瓜”,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突破發展瓶頸,尋找新發展機遇,讓沙漠開出“花”,也讓傳統農業推陳出“新”。“一顆果”“一粒米”“一座棚”的產業發展篇章還在續寫,敖漢人民正在為這片土地持續注入生機與活力。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