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柑橘林結出“致富果”
10月21日,走進河南省淅川縣倉房鎮胡坡村,漫山遍野的柑橘林里,金色的橘果掛滿枝頭。“個個果實碩大、皮薄肉厚,又是一年好收成!”胡坡村村民胡云黨喜不自禁,在他身后,橘農們正搶抓柑橘的成熟期,入筐、搬運、分揀、裝箱……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為保證“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多年來該縣大力發展柑橘、杏李等生態產業,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倉房鎮地處秦嶺余脈,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十分適宜柑橘生長,是遠近聞名的“中原柑橘之鄉”。但長期以來,由于柑橘品種參差不齊,部分品質欠佳,雖有著40多年的產業發展史,致富帶動效果卻不明顯。
近年來,為推動全縣柑橘等林果產業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實現提質增效,淅川縣先后出臺《淅川縣林果產業管理補助辦法》《淅川縣標準化示范園補助辦法》,整合涉農統籌資金4500萬元,重點支持林果產業發展。借著這股東風,倉房鎮引進專業的農業科技公司,依托華中農大國家柑橘育種中心技術團隊,建立了千畝果凍橙、葡萄柚新品種嫁接改良示范基地,帶動柑橘產業提質升級。
“良種的選育,從來不是一勞永逸。要通過持續改良,優中選優,才能找到最適宜的柑橘品種。”胡坡村黨支部書記胡玉良介紹,從2015年開始,胡坡村2500多畝柑橘在鎮政府的幫助下,邀請專業果園技術團隊進村指導,結合村子情況,最終決定種植果凍橙、大分四號等品種。
“三分種七分管。”針對柑橘不同生長階段,淅川縣派出縣、鄉、村、戶四級技術明白人隊伍到田間地頭進行剪枝、嫁接等技術指導,保障柑橘種植安全。目前,倉房鎮已種植柑橘3萬畝,培育精品果園13處,觀光采摘園23個。
產量上來了,銷路也要一并拓寬。淅川縣整合使用“淅有山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構建縣、鄉、村三級銷售服務體系,積極聯系多家電商平臺和直播達人,進入果園或市場實景推銷。同時,主動對接全國各地客商,簽訂銷售協議。大力引導果農禁采青果,通過果品分級銷售辦法提高優果率,實現優果優價。積極加強市場管理,利用村內閑置資源設置林果交易中心,邀請客商現場驗收,引導果商不得壓價收果,確保客商和果農的雙方收益。
“以前一斤品質優良的柑橘也就賣1塊錢左右,如今改種果凍橙、葡萄柚,一斤少說賣七八塊,收益翻了好幾番。柑橘一熟,就有外地客商進村收購,不怕賣不出去!”胡坡村民胡玉良興奮地說道,今年,他承包的20多畝柑橘收益漲了一大截。目前,倉房鎮有2000戶群眾發展柑橘,年均增收約5萬元。
除柑橘外,淅川縣已發展杏李、軟籽石榴等生態林果23萬余畝,其中標準化產業園達8萬畝,全縣林果業產值達6億元,帶動10萬群眾致富增收。(李金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