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百強縣的“新茶經”
“楚天好”茶,巴東應該有位,巴東正在作為。
巴東,是神農氏發現茶的地方,歷史底蘊深厚;全縣茶葉面積達20.6萬畝,年產值達5.2億元,帶動近4萬戶茶農增收致富;先后5次躋身“中國茶業百強縣域”榜單。巴東茶產業的成績,可圈可點。
進入新時期,“恩施玉露”“利川紅”“宜紅工夫茶”“赤壁青磚茶”……荊楚大地,各大品牌你追我趕,巴東直言“標兵漸遠,追兵日近”。
在新發展理念下,巴東縣立足自身、面向全省、放眼全國,迅速調整參照系,重設新標高,將茶葉作為巴東縣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抓手,成功讓以“巴東紅”為主要代表的巴東茶,彎道超車、強勢崛起。
9月22日至26日,本報采訪組深入巴東縣各大茶葉鄉鎮,品讀茶業百強縣譜寫的“新茶經”。
一株野茶的進發
唐代茶學家陸羽所撰《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經考證,巴山即巴東的金字山。
從巴東縣城出發,一路向北,在巴東與神農架交界處,藏著一片叫“小神農架”的原始森林。
小神農架距沿渡河集鎮約25公里,最高海拔3005米。山巒疊翠、溝壑縱橫、云霧繚繞,珍稀野生動植物有1000余種,被譽為“大自然的博物館”。
2019年3月,時任小神農架村黨支部書記王石先無意間在朋友圈曬出一組小神農架野茶的照片,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專家前往小神農架村考察發現,該村的野茶全部生長在萬畝叢林之間,絕大多數茶樹樹齡在100多年以上,其中800年以上的古茶樹有18棵。純天然、無污染,經過采樣研制,其野茶香氣濃郁、生津回甘、喉韻悠長。
一片野茶撬動一個產業。
“今年,合作社收購了村民采摘的2萬余公斤野茶,定向供應給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前分文不值的野樹葉,成為茶葉中的瑰寶。”如今,當年的村支書已“變身”小神農架村野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就是這棵神農8號,今年村民采摘鮮葉就賣了上千元。”茶道深處,王石先介紹,野茶是村民的“搖錢樹”,每年,村民靠采摘、出售野茶戶均可收入9萬余元。
一片野茶成就一個經典。
在2019世界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中,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小神農架野茶榮獲質量推選活動金獎。2021年3月,小神農架野茶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小神農架野茶也是湖北高行茶業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公司以野茶制作紅茶,成為搶手貨。目前,湖北高行茶業已挺進巴東茶企第一方陣。
一朵橘紅的綻放
初秋,海拔1200米的溪丘灣鄉白灣村宛若云上人間,這里碧波浩渺、茶山如海。
如今的溪丘灣,已成為“巴東第一茶鄉”。巴東遠訓茶葉有限公司、巴東高行茶業有限公司、湖北金果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家家茶企相繼落戶這里。
“今年已沒庫存了,但還不斷接到客戶的訂貨電話。”9月24日,巴東遠訓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遠訓說。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做茶。目前,企業已成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今年銷售額已突破2000萬元。
溪丘灣鄉何以茶山如海、茶企扎堆?
鄭遠訓一語破的:“茶區海拔800米至1200米,靠近長江邊,云霧繚繞,植被茂密,且多為砂質土,pH值在4.5至5.5之間,是生長優質茶的理想之所。”
“據縣志記載,溪丘灣鄉‘羅圈巖茶’為宋朝皇宮貢茶,距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溪丘灣鄉黨委書記曾凡剛介紹,鄉里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累計在23個行政村打造了近5萬畝茶園,年產值達2億元。
巴東茶得以“小葉成大業”的密碼源于自然、源于歷史,更源于科技興茶。金果小橘紅,就是科技興茶的典型代表。
“我們生產的小橘紅俏銷全國,主要得益于科技的支撐。”湖北金果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方俊感慨。
巴東是恩施州柑橘第一縣,也是茶產業大縣。柑橘與茶葉聯姻,將結出怎樣的果實?蘇方俊靈感突現。
經過3年研發,金果小橘紅誕生。近20道工藝、10多次烘焙、多次調配實驗,實現了紅茶與橘香的完美融合。
一個完整的小柑橘干果,在熱水沖泡下,翻轉、冒泡,不一會兒,果皮內包裹的紅茶慢慢舒展開來,茶香醇厚、橘香四溢,品一口,神清氣爽。
金果小橘紅的成功推出,不僅推動了巴東紅茶產業的發展,也為當地橘農新增了一條致富路。正如專家所言:一杯茶帶動兩個產業。
如今,金果茶業公司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集茶葉種植、加工、科研、貿易、觀光旅游于一體,公司在恩施市龍鳳鎮、巴東縣溪丘灣鄉分別建有茶產業園和茶旅融合示范基地。
一個品牌的擔當
飲長江水、品“巴東紅”,“巴東紅”現已成為巴東茶的“品牌擔當”。
為建“鏈”強“鏈”,2019年,巴東縣委、縣政府傾力招商,引進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與縣屬國有公司簽約,組建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巴東紅”品牌。
近年來,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巴東縣建成特色原料基地3500畝,培植優先正山小種680畝,保護開發小神農架野茶1200畝。公司通過正山堂金駿眉工藝研制的“巴東紅”系列產品,一經上市便火爆“出圈”。
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還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省農科院、州農科院合作成立巴東紅駿眉紅茶產業研究院,集聚專家人才,搭建科研平臺,在“巴東紅”茶葉品質提高、品牌升級、茶旅融合、茶業行業人才培訓等方面深度合作,開發更優質的“巴東紅”特色品種,努力實現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巴東紅”品牌的科技含量。
開拓外聯,實施“走出去”戰略。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為擴大正山堂·巴東紅品牌知名度,冠名上海南站至重慶北站的D3072動車、北京西開往重慶北的G351次高鐵,登陸CCTV-1、CCTV-4、CCTV-5、CCTV-新聞,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品牌,提高正山堂·巴東紅品牌影響力。
“目前,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等城市設立省級代理商5家、地市級代理商10家、縣級經銷商19家,分支銷售門店超過50家。”湖北正山堂巴東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總監譚政說。
依托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基地建設,在第十九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正山堂·巴東紅品牌成功助力巴東縣獲評“2023年度茶業投資價值新銳縣域”和“2023年度重點產茶縣域”兩項殊榮。
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縱橫,長江、清江“兩江”橫貫,“三山兩江”育好茶。
目前,巴東縣已有茶葉種植面積20.6萬畝,年產值達5.2億元,帶動近4萬戶茶農增收。巴東正以“巴東紅”為品牌引領,譜寫“新茶經”,為鄉村振興打造“綠色引擎”。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