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共富市集做大共富朋友圈
夜色漸濃,走進永康“雅呂?星期六”非遺市集,“九獅圖”在陣陣鑼鼓中起了個頭,憨態可掬的獅子在一根根繩子的牽引下騰空飛撲、前滾后閃,“大面姑娘”接著跟上。隨后,一身紅裝的荷沅村婦女表演隊帶著“滾叉舞”登場……引發眾人叫好聲不斷。
“這里每周的精品非遺展演節目不重復,每次來都能看到新東西。”專程趕來的外地游客看得津津有味。
象珠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現存有九獅圖、雅呂布龍、打羅漢、錫雕、剪紙等一批非遺品牌。當地的共富市集厚植歷史文化資源,集中了“非遺市集”展示展銷、非遺精品節目展演、“非遺+”創新轉變和非遺手工技藝體驗等業態,實現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多跨融合”,打造成為增收致富、文化交流、創意合作的文旅市集。市集開市以來,吸引游客200余萬人,村集體收入160多萬元,帶動雅呂民宿、餐飲、游樂等產業,增加收入1200余萬元。2023年,“雅呂?星期六”非遺市集入選全省首批重點培育文旅市集名單。
煙火氣帶著文化味,傳統鄉村市集走出文藝范兒,這是永康差異化打造各類共富市集的縮影。近年來,永康聚焦富民增收,通過推出特色產品、豐富主題活動、開展結對幫扶等活動,積極打造各類共富市集,拓寬百姓增收途徑。截至目前,永康共有常態化經營共富市集15處,結合重特大文旅活動舉辦的共富市集243場,提供攤位1300余個。
位于前倉鎮的“芋見大陳”共富市集又是另一番景象。市集設在國家3A級旅游景區大陳村臨水街,前倉特色農產品“舜芋”成為市集的主角:舜芋的卡通形象“粉粉”“糯糯”被選為吉祥物“村長”;由舜芋加工而成的月餅、芋奶、芋頭絲等成為伴手禮……一條由“大陳舜芋”串起的智能化共富產業鏈IP依托共富市集閃亮登場。
當地圍繞“合作共贏”理念,積極探索村、企、農戶三方聯動模式,通過“免租金招商”模式引入首批高品質旅游業態,實現優質項目快速落地,提升大陳旅游整體實力,現有100多個攤位參與經營。目前,“芋見大陳”共富市集已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70多個,帶動全村80%以上農戶從事相關產業。
農產品供銷,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生活。共富市集不僅可以帶動本地居民增收,還能實現跨區域幫扶。依托金華市“百鎮共建強基”行動,永康通過資源共享、市場共拓等方式,與武義協同開辦結對鄉鎮共富市集,深入打造跨區域產銷一體化,解決農戶農產品愁銷路的實際困難。
以“柱溪”(永康市石柱鎮與武義縣大溪口鄉)共富市集為例,大溪口鄉的水果玉米、茶葉、銀針稻米、木耳,石柱鎮的舜芋、楊溪稻米……人們都可以在“柱溪”共富市集買到。一個市集溝通兩地,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實現“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能賺錢、村集體經濟能消薄壯大”的雙贏目標。
此外,雙方合作打造“柱溪好味道”農產品共用品牌,大溪口鄉負責引導開展農產品有機認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石柱鎮則利用電商產業優勢,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截至目前,通過永康市集實現銷售水果玉米15000余斤、黑花生6000余斤、浙香銀針稻米10000余斤,增收100余萬元。
一個市集想要長久紅火、擺脫“野蠻生長”,提升運營能力是關鍵。當下,永康各鄉鎮正持續探索市集差異化發展,結合本地土特產品牌、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主題鮮明,有鄉土韻味和區域辨識度的特色市集。同時,通過為低收入群眾和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減免攤位費等方式,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使“共富市集”成為鄉村全面振興、推動“擴中提低”的重要支點。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