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縣:為長江上游筑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重慶市酉陽縣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植于心,全力推進“美麗酉陽專項行動”,致力于打造美麗重慶的先行地,為長江上游筑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在這片青山綠水之間,酉陽正譜寫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指引著酉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
污染防范治理力度不減 環境改善明顯
走進酉陽,碧水繞村流,青山映眼簾。
“以前,這條河里的水渾濁不堪,現在清澈見底。”酉水河畔的居民張阿姨指著潺潺流動的河水,滿臉喜悅。這樣的變化,得益于酉陽對污染防范治理的不懈努力。
近年來,重慶市酉陽縣迭代升級“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碧水保衛戰中,酉陽建成了全縣城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90座,實現了千人以上居民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全覆蓋。同時,對5條主要次級河流進行了全面治理,水質均達到了Ⅱ類標準。
抬頭仰望,藍天白云成為酉陽的常態。“現在,我們走在街上都感覺心情舒暢。”市民李先生感慨道。在藍天保衛戰中,酉陽劃定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11.38平方公里,開展了縣城燃煤專項整治和煙花爆竹禁燃禁放行動。據統計,上半年重慶市酉陽縣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和PM2.5平均濃度兩項指標均位列全市前列。
在凈土保衛戰中,酉陽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重慶市酉陽縣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峰介紹:“我們加快推進了電解錳渣場綜合整治工作,并排查了農村黑臭水體11條,建立了‘一水一檔一策’制度。同時,完成了7個污染地塊的風險管控,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了100%。”
生態環境修復方向不變 文明底色厚植
生態興,促進文明興。
2022年,酉陽成功獲評“中國天然氧吧”;今年7月,酉水河成功創建為市級幸福河湖,菖蒲蓋片區成為了市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看,那片綠意盎然的山林就是我們生態修復的成果。”在菖蒲大草原,看著眼前絡繹不絕的游客,羅峰指著遠處的山林自豪地說:“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讓荒山荒坡、石漠化區域成為了優質景點,讓酉陽的旅游名片不斷增多,旅游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今年,重慶市酉陽縣提速升級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調整了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514.37平方公里,一般生態空間面積為1077.81平方公里。同時,完成了營造林建設73.98余萬畝,礦山生態修復1511.85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4.5%。
“在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方面,酉陽同樣有力。”羅峰介紹,重慶市酉陽縣健全了“長江十年禁漁”水域網格化管理體系,開展了跨界流域聯合執法5次,查處各類非法捕撈案件17件。同時,對全縣450余家風險企業進行了環境安全大排查,發現并整改44個風險隱患。
價值轉化勁頭不松 生態效益帶來經濟效益
如何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酉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在生態產業發展方面,酉陽不斷壯大“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將“酉陽800”優質農產品不斷推向市場。上半年,全縣實現了產品銷售額9.6億元,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多虧了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好環境,讓我們的農產品更加綠色、健康、美味。”今年3月,宜居茶山迎來了采摘季,制茶技藝非遺傳承人冉金誠正在炒制精品茶葉,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重慶市酉陽縣還加快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縣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42.06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0.76萬千瓦。同時,正努力推進6個風電項目的建設工作,裝機容量達22.7萬千瓦。
今年5月,酉陽率先探索GEP核算和兩山銀行運營模式,并成功實現了全市首個10萬畝CCER造林碳匯項目在北京綠交所開戶的工作。在綠色新寶藏激活方面,酉陽編制了全市首個縣級國家儲備林總體規劃,并實施了120萬畝國儲林建設工作。同時,納入了全市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范圍。
展望未來,重慶市酉陽縣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動搖。繼續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加強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推進凈土保衛戰等;繼續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環境風險管控等;繼續探索生態產業發展新路徑、減污降碳新舉措和綠色新寶藏激活新模式等生態價值轉化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切實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轉換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