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洋芋”品牌強!致富路上迎“薯”光
威寧素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和“中國薯城”的美譽。近年來,貴州省威寧自治縣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將馬鈴薯產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支柱產業,按照“調結構、建基地、育主體、促發展”的思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探索助農增收渠道,做大做強做優馬鈴薯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威寧早熟馬鈴薯喜獲豐收 劉軍林 攝
威寧自治縣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發展潛力巨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南方最早的種植區域。早在2008年4月,威寧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稱號。2014年,威寧開始實施打造“威寧洋芋”區域公用品牌,“威寧洋芋”區域公用品牌如今已深入人心。2017年,原農業部認定威寧為全國第一批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之一。2017年11月,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審批,同意授予威寧“中國薯城”稱號,并頒發了文件和榮譽證書。2017年,由“蔬菜衛士”微信公眾平臺舉辦的2017最具影響力的“中國馬鈴薯之鄉”網絡評選活動中,威寧以10余萬票當選全國第一名。2018年9月,“威寧洋芋”入選“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認定83個地區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三批),威寧洋芋成為威寧首個上榜的中國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了“威寧洋芋”品牌影響力,促進“威寧洋芋”產業健康發展、轉型升級,對提升威寧區域形象、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威寧作為“鐮刀彎”地區10個馬鈴薯種薯基地縣之一,從2019年起,連續三年,中央財政每年將安排2000萬元資金,支持馬鈴薯良繁基地建設,促進脫毒種薯及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為威寧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贏得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馬鈴薯作為威寧自治縣的主要糧食、蔬菜、飼用和工業原料作物,經過多年的發展,種植品種從麻洋芋、粉果洋芋、烏洋芋等發展到現在的高淀粉型、低淀粉型、鮮食型、加工型、并用型等的早、中、晚熟品種,目前全縣主要種植品種有威芋5號、青薯9號、威芋3號、云薯系列、費烏瑞它、黔芋系列、米拉等。威寧馬鈴薯種植遍布全縣41個鄉鎮(街道),2024年,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150萬畝,預計總產量300萬噸,綜合產值40億元,帶動20余萬戶60余萬人增收,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小土豆正成長為大產業,從“土疙瘩”變身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娃娃”,馬鈴薯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促進農民有效增收,為走出馬鈴薯產業創新創優發展新路子、開創百姓富生態美新威寧做出了新的更大貢獻。一是在馬鈴薯原原種擴繁上,堅持市場化導向,以中墾薯業為引領,多培育本土中小型原原種擴繁企業。原原種擴繁企業依據企業、合作社及農戶對馬鈴薯品種的種植需求開展原原種擴繁,走訂單擴繁模式。二是在原種、一級種大田種薯擴繁上,鼓勵企業、合作社廣泛參與,不斷培育壯大一批大田種薯擴繁企業。三是建立健全馬鈴薯種薯質量監督體系,加強種薯質量檢測,嚴格落實疫病監測制度,強化馬鈴薯脫毒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實行種薯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制度,堅決杜絕不合格種薯流入市場。
目前,威寧已形成較好的馬鈴薯產業、資源基礎,推進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前景大有可為,威寧自治縣致力于把“小土豆”做成“大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配套,打造良好產業生態,在發展馬鈴薯深加工的同時,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加強與農戶的合作,形成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鏈。2023年,全縣完成馬鈴薯種植150萬畝,總產量300萬噸,總產值達40億元。培育馬鈴薯相關的經營主體30余家,有效帶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常年外銷馬鈴薯商品120萬噸以上,種薯外銷90萬噸以上。
此外,威寧自治縣以品牌農業為統領,加大“威寧洋芋”品牌培育、塑造、營銷推介和宣傳保護,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突出“威寧洋芋”生產標準化、優質化、品牌化,堅持走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之路,“威寧洋芋”的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提高,品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威寧洋芋”地域商標已獲國家工商局批準并授牌,已注冊商標有“南方薯寶”“威雪牌”“威寶牌”,其他一些專業合作社正在積極準備申報產地認證和商標注冊。
如今,威寧馬鈴薯產業已形成種薯繁育、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市場化營銷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實現了一顆小土豆從“溫飽土豆”到“脫貧土豆”再到“致富土豆”的華麗轉身。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