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美物上餐桌,多彩之秋好“豐”景!
瓜果飄香糧滿倉,在這個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秋天,各類地理標志產品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廣袤田野間勾勒出鄉村振興好“豐”景。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超市商場,地理標志用地道風味扮靚秋天,撫慰了食客的舌尖。
東:香傳千年 榧富萬家
“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近日,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稽東鎮、谷來鎮等香榧核心產區陸續迎來香榧青果開采,榧農們攜竹簍上樹采摘,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香榧殼薄仁滿、質脆味香,讓人食之難忘。近年來,柯橋區政府加倍重視香榧產業發展。2023年,柯橋區香榧產業協會在我局的指導下獲準注冊‘稽東香榧’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對稽東香榧的保護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柯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柯橋區作為會稽山古香榧群核心區之一,現有香榧種植面積5萬余畝,其中古榧2.5萬余畝,古榧樹2.89萬株,香榧青果產量常年穩定在800萬斤左右,帶動近4000戶榧農增收致富。
為深挖“稽東香榧”品牌價值,當地積極開發精深加工產品、推廣香榧品牌文化。例如,聯合高校、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香榧假種皮綜合利用項目。當地龍頭企業將從榧農回收來的香榧青果假種皮進行處理,生產出香榧精油、驅蚊液等大健康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升香榧產品附加值。“2023年,稽東鎮聯合江西中醫藥大學、紹興本草古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購假種皮300萬斤用于產品開發,助力榧農增收。”上述負責人介紹,通過三產融合、跨界拓展,當地還推出香榧巧克力、香榧月餅、香榧香薰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產品,實現點“綠”成金。
西:紅棗暢銷 農民喜悅
入秋后,天氣轉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靈武市的靈武長棗種植基地卻熱火朝天,棗農的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作為經過多年自然篩選、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棗類品種,靈武長棗果皮呈紫紅色,肉厚質脆,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不僅在國內市場熱銷,還遠銷海外。2006年,靈武長棗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截至目前,靈武長棗種植面積達6.83萬畝,品牌綜合價值達19.5億元。
“現在正是長棗銷售旺季,每天都有靈武長棗通過分揀車間篩選后發往全國各地,預計今年靈武長棗總產量將超過2560萬公斤。”靈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當地政府以地理標志工作為抓手,對符合標準的棗農給予補貼,提升棗農種植積極性。為加強靈武長棗的保護工作,保證更多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靈武市人民政府幫助靈武長棗產業在全國建成350多個配貨中心和直銷窗口,并通過在生產基地興建分揀車間,將田間地頭新鮮采摘的長棗現場打包,裝車發往各地,開辟從生產到銷售的“直通車”,這既保證了靈武長棗現摘鮮食的口感,又防止侵權假冒產品流入市場,維護了“靈武長棗”地理標志品牌的聲譽。
南:柚果金黃 甜蜜來襲
“柚”到金果飄香時,走進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大橋鎮長壩村的韶關金喆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喆園)生態種植基地,一個個套著紙袋的金黃柚子掛滿了枝頭。“金秋十月,我們的地理標志產品——長壩沙田柚即將甜蜜上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有機的柚果產品。”金喆園負責人謝坤佑告訴本報記者,金喆園自2008年以來一直致力于通過植物造氮、土壤改良、凈化水源、綠色除蟲、提純種源等方式構建柚園“生態圈”,促進柚子樹的綠色生長,培育出的長壩沙田柚具有香甜可口、清甜無渣、蜜香濃郁的特點。2010年,長壩沙田柚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3年12月,金喆園的長壩沙田柚產品出口荷蘭,敲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
“近年來,韶關市仁化縣圍繞長壩沙田柚深入開展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大力推進沙田柚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加快打造集綠色生態循環、加工貯藏流通、電商銷售、品牌建設及推廣、休閑旅游等于一體的粵北金柚產業要素集聚區,推動長壩沙田柚成為帶動當地富民強縣、助力鄉村振興的‘黃金果’。”仁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全縣長壩沙田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種植面積達2.5萬余畝,年產量逾2.8萬噸、產值超過5億元,產量、品質、效益齊頭并進。
北:金秋送爽 板栗飄香
秋風送爽,板栗粒粒生香。在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栗農忙著采收,客商前來收購,家家戶戶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遷西縣地處燕山南麓,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片麻巖地質環境適宜板栗生長,板栗栽培歷史長達2000多年。立足這一縣域特色資源優勢,遷西縣將地理標志作為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質量強縣的重要抓手。該縣板栗栽植面積達75萬畝、5000萬株,常年產量超過8萬噸。目前,“遷西板栗”品牌價值達34.09億元。
“遷西板栗軟糯甜香。”這是食客對糖炒遷西板栗最直觀的評價,但遷西板栗并非只能炒著吃。在唐山尚禾谷板栗發展有限公司展廳,糖炒板栗、冰栗、即食板栗仁、板栗窩頭琳瑯滿目。該公司生產經理張進財介紹,公司為適應各類消費需求,已推出40余種板栗系列產品。
近年來,當地不斷優化產業鏈條,推動“有機基地+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制定了遷西板栗特色團體標準,進一步健全遷西板栗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用品牌+有機產品品牌”的品牌發展矩陣。今年8月,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4年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實施名單上,“遷西板栗”榜上有名。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重點建設“燕山(遷西)板栗產業賦能平臺”,打造遷西板栗地理標志文旅基地,推動板栗產業與互聯網、生態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從田間到餐桌,從農戶到企業,在地理標志的加持下,一批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牌的涌現,正繪就著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本報記者 姜同天 薛佩雯 蘇悅 通訊員 金秀峰 姚曉琳 張欣)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