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特色農業“富硒牌” 廣西認定富硒農產品663個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高山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硒茶產業,打響茶葉品牌,帶動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圖為該縣寶壇鄉寶壇社區茶農在制作新茶。 廖光福、韋如代/攝
應用富硒提質增產增效技術后,茶青每畝從430公斤提升到510公斤,一等茶葉平均售價從1000元/公斤以上提升到3000元/公斤左右。9月26日,桂平市西山碧水茶園有限公司茶商有感而言:“茶園還是那片茶園,只因有了‘富硒牌’,茶品質提升了,企業效益也翻了一番。”
廣西富硒農產品開發辦公室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廣西開發富硒面積126.84萬畝,已有663個農產品有了富硒“身份證”,廣西特色農業“富硒牌”已唱響大江南北。
自治區土肥站專家介紹,硒是人類必需的重要元素,廣西有37個“長壽之鄉”,居全國第一,均為富硒之地。當今全球有42個國家和地區共20多億人缺硒。食用富硒農產品是安全有效的人體補硒方法。
廣西在99個縣(市、區)開展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中發現,富硒土壤面積達到1.14億畝,居全國首位。如何將資源優勢轉發為產業優勢?自治區主要領導提出,要打好“富硒牌”,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助力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2012年,自治區農業部門印發了《關于大力開發富硒農產品的意見》,之后又把富硒農業納入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品質品牌“10+3”提升行動,提出了打造中國“富硒農業之都”的目標。
這些年來,廣西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富硒農產品地方標準30多項,率先開展省級富硒農產品認定工作,財政不斷加強對發展富硒農產品的支持力度,一年一個臺階,逐步把廣西富硒農業做大做強。
到2023年,廣西已累計建立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2397個,發動580多家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參與富硒開發,富硒農產品產量達103.3萬噸。貴港市、浦北縣、博白縣先后獲得“全國富硒農業示范基地”稱號,玉林市提出的打造“嶺南硒都”、崇左市提出的建設“富硒牛都”均有序推進,桂東南、桂北、北部灣沿海等三個富硒區域基本成型。
為打響特色農業富硒牌,廣西多年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富硒農業發展大會暨富硒農產品博覽會、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參評北京國際富硒農產品暨功能食品博覽會以及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多年在貴港市舉辦富硒農產品交易會。至今,廣西共有46個富硒農產品被評為“中國名優硒產品”“中國特色硒產品”,42個被評為“廣西名優富硒產品”。
據悉,目前廣西富硒農產品認定涵蓋了9大類60多個品種。其中,一大批產品獲得“中國富硒好米”“中國富硒好雜糧”“中國富硒好茶”等稱號的富硒產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據廣西富硒農產品開發辦公室統計,僅2023年,廣西富硒農業綜合產值達107.1億元,帶動16萬多農戶戶均增收2800多元。(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唐廣生)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