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放大特色優勢 走好強縣富民路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生態大縣、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旅游大縣。1600年前,東晉田園派詩人陶淵明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記》,描繪了世人向往的理想版桃花源;1600年后的今天,酉陽放大生態、鄉村、文旅優勢,呈現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實版桃花源,“世外桃源、幸福酉陽”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
與生態共舞精彩呈現“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麗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酉陽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化空間布局,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生動詮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酉陽是“中國氣候旅游縣”“中國天然氧吧”,林地園地面積超600萬畝,居重慶市第一,年均氣溫15.2攝氏度,負氧離子年均濃度每立方厘米達3809個。酉陽是“中國動植物基因庫”,縣域內有中藥材資源1296種,建成以油茶為主導的產業基地145萬畝,油茶基地40萬畝,居重慶市第一。酉陽是“世界青蒿之都”,擁有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獲得GAP證書的青蒿種植基地,貢獻了全球80%的原料青蒿、全球50%的青蒿素,正在著力開發青蒿牙膏、青蒿洗發水等青蒿大健康產品,“植物王國”正在變成“產業王牌”。
與鄉村相擁接續書寫“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和美嬗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酉陽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全面推行共富鄉村,培育職業經理人,推動城鄉融合、全域煥新。酉陽是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古鎮古村古寨星羅棋布,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個、中國傳統村落41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5個,居重慶市之最。酉陽是全國15個共同現代化試點縣,土家族、苗族等36個民族守望相助,攜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酉陽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致力于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入選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正在這里壯闊鋪展。
與文旅為伴生動演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煥新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旅游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把旅游等服務業打造成區域支柱產業”。酉陽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塑造人們向往的“詩與遠方”。致力于打造現代版“城市桃花源”,按照5A級景區標準建設桃花源新城,渝湘高鐵黔江至酉陽段2024年開工,酉彭高速公路2024年通車后,到重慶主城區車程將由3.5個小時縮短至2.5個小時,“快旅慢游”正在形成。致力于打造現代版“農村桃花源”,推動“串珠成鏈”“聚鏈成群”,2021年以來新增國家4A級景區6個,國家4A級以上景區總量達到10個,居重慶市第一,開發鄉村旅游景點25個。致力于打造現代版“心中桃花源”,“酉滋酉味”100碗、民宿客棧、露營基地、低空飛行重塑全新體驗,旅游市場迎來“熱辣滾燙”。酉陽的影響更加出眾、形象更加出彩,網絡各類點擊量突破30億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74.6%、85.8%,酉陽正向著“旅游名縣”加速奔跑。當前,酉陽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打好生態、鄉村、文旅三張牌,高水平打造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示范地、美麗重慶先行地、巴渝和美鄉村樣板地,奮力走出一條山區民族地區強縣富民的現代化新路子。
高水平打造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示范地
實現共同富裕沒有捷徑,必須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酉陽將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塑造新動能、搶占新賽道、構筑新優勢。共推“酉陽 800”品牌升級。突出全域生態化、打造限量版,推行標準化生產、基地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系統化推動“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向下扎根、向外延伸。優化產業結構,聚焦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完善產業鏈布局,引進和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環節,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升級。完善標準體系,拓展直供基地布局建設,培育創建“三品一標”,鼓勵授權企業探索制定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從種植到加工”的全流程可溯源體系。深化升規上限,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做大盤強頭羊企業,扶植培育“四上企業”,壯大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梯次培育1個50億級、5個10億級、30個1億級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推動實現“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共促“三個百億”提級擴能。升級“產業發展地圖”,構建醫藥健康、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時尚服裝“三個百億”產業集群,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動力源,到2027年,生態工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因地制宜打造以麻芩止咳糖漿、青蒿大健康產品為主體的醫藥健康產業,構建青蒿類抗瘧、糖漿劑、顆粒劑、大健康、商貿批發五大體系,攜手華潤三九、昆藥集團建設青蒿“燈塔工廠”,打造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打造以茶油、茶葉、中藥材為主體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構建“三大重點產業+四大特色產業+五大潛力產業”發展格局,實施油茶、酵素、茶葉等十大產業擴能提級行動,打造全國農產品加工強縣。打造以牛仔服裝為主體的時尚服裝產業,持續加大招商力度,回引培育產業工人,推進牛仔服產業“大腦建設”,建設牛仔服設計AI研發中心、水洗培訓中心,打造“中國(西部)牛仔服之都”。共創文旅融合個性體驗。立足山地特色、生態資源和民族特色,以項目促融合、以品質優環境、以服務興全域,加快打造旅游名縣,到2027年,文旅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以鏈式思維優化景點布局,聚焦構建“一源引領、兩帶串聯、百景聯動”文旅IP,推進“創A增星”,爭創龔灘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酉陽段)建設,打造酉龔路沿線農旅融合示范帶,創成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以用戶思維升級文旅業態,提速建設69個景點直連線、景區大環線,創新運營低空飛行、露營基地、山地運動等新業態,升級研學季、寫生季、藝術季等新場景,培育打造1000家高端民宿、5000家特色農家樂、10000戶文旅服務經營主體。以整合思維推動品牌出圈,聯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武陵山文旅發展聯盟,推動建立武陵山“百景聯盟”,拓展國際旅游市場,刷新酉陽文旅知名度。
打造美麗重慶先行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酉陽將扛牢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使命擔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上勇闖新路,推動美麗風景與美麗經濟的雙向奔赴。把生態底色作為發展底色。把打造先行地作為最大責任,以最嚴格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監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一體推進“九治”治理,“一水一策”動態清零農村黑臭水體,打造一批“零藥零肥”示范區,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排在重慶市前列,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把林海寶庫變成增收金庫。堅持為國儲材、為民生財,以重慶市集體林權制度系統化改革試點縣為牽引,加快建設120萬畝國家儲備林,探索林權贖買制度改革,開發CCER造林碳匯,目前已收儲44.6萬畝、惠及農戶4.35萬戶,最高1戶每年增收4000元。建成后,年均新增木材蓄積量45萬立方米、林業碳匯60萬噸以上。把城市空間建成綠意空間。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突出小縣大城、強縣帶村、強村富民,統籌建設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加快推進10平方公里縣城擴容,構建5分鐘進公園、10分鐘進森林的綠色空間。同時滾動實施城鄉風貌優化示范建設,讓“開門見綠、推窗見景 ”成為生活標配。
高水平打造巴渝和美鄉村樣板地
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蘊藏著勃勃生機,孕育著無限希望。酉陽將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迭代實施“四千行動”,探索以共富鄉村為引領的強村富民集成改革,讓鄉村美起來、產業強起來、村民富起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守底線”向“沖高線”飛躍。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探索農村人口分層分類管理體系,實施1萬元以下低收入群體“清零”行動,抓實產業、就業、金融、消費“四大幫扶”,“一戶一策一責任人”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動態清零“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確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打造巴渝和美鄉村,推動“高顏值”向“高品質”提升。深入實施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和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四進三回”行動,把各方面力量集聚到鄉村發展,微改造、精提升、數字化,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五網”建設,深化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差異化打造景區村、產業村、生態村。到2027年,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 ”創建率達100%、示范村突破50個。探索強村富民改革,推動“一村富”向“村村富”拓展。按照“一村探索、連片示范、全域推開”的思路,堅持互助互利、共同富裕,擴面推廣共富鄉村,健全完善鄉村職業經理人培育制度,探索多村合作、整鎮抱團、片區聯動等發展模式,不斷培育新業態新產業,走出一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資源自己賺”的共富新路。到2027年,共富鄉村模式推廣至150個行政村以上,鄉村職業經理人培育選聘達到1000名以上。生態、鄉村、文旅是酉陽的最大優勢、寶貴財富、深層力量,是走好強縣富民現代化之路的基因密碼。酉陽將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持續拓展生態、鄉村、文旅的內涵和外延,向更高攀登、向更新進軍、向更深挺進、向更實聚焦,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闖出一片新天地,以實干實績奮力書寫好酉陽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篇章。
作者系時任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祁美文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