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金”攜手 托起阿壩州小金縣鄉村振興夢
2023年,小金蘋果產量達8.1萬噸,產值達到5.67億元,果農人均收入達2.6萬元左右......在農村人口占比較大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這意味著,蘋果產業不僅讓全縣農民鼓起了錢袋子,也撐起了縣域經濟的“脊梁”。
9月25日,記者走進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實地探訪了小金縣如何依托對口幫扶巧妙地將“一顆蘋果”變為“一大產業”。
說起小金縣當地的蘋果產業,用當地人的話來講,就是“老天爺賞飯吃”。自上世紀50年代引入種植以來,蘋果已經從“外來戶”,成長為小金縣的特色產業,當地獨特的水土、適宜的氣候和良好的生態造就了小金蘋果的獨特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小金也成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蘋果的核心產區之一,以及遠近聞名的“蘋果之鄉”。
自然條件只是造就小金蘋果好品質的“密碼”之一。站在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高處環顧,一棵棵果樹上掛滿了果子,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光有合適的氣候還不行,我們還要把好蘋果的種植關。”木欄村黨支部書記龍華貴介紹,為大力發展蘋果產業,沃日鎮連同木欄村、官寨村連片打造小金蘋果核心產區,讓蘋果種植實現了由“零星分散”向“適度規模”的轉變。
“目前全村種植蘋果1300余畝,隨著蘋果種植技術的不斷改進,蘋果的產量越來越高,銷路也越來越好。”龍華貴透露,預計今年全村年收入能達到20萬元以上的家庭有30余個。
木欄村,小金縣蘋果產業的優質核心產區,蘋果產業已成為帶動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王牌產業”,給廣大果農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得益于蘋果產區建設,在成都市新津區的對口幫扶下,2019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一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證在小金縣木欄村頒發,村集體經濟組織采用“土地流轉+入股”的方式,引入以住宿、旅游和特色產品分享為核心的品牌企業,以“互聯網+共享經濟”理念,在蘋果園里建起“共享農莊”,搭建農特產品銷售平臺,探索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誕生了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業態。
如果說“共享農莊”是“津金”攜手下誕生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業態;那么“金平臺”則是“津金”攜手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為小金縣域發展插上的“云翅膀”。
“金平臺”項目是成都市新津區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在產業合作基礎上精心打造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產品數字化營銷推廣模式。線上,依托多個平臺龐大的市場訂單,為小金農特產品開辟銷售通道;線下,利用貓鼻梁服務區二樓的農特產品展銷旗艦店進行展銷。
“貓鼻梁觀景臺作為四姑娘山全景觀景點,目前,貓鼻梁服務區農特產品旗艦店的開業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小金金品文旅公司總經理趙金晶介紹,貓鼻梁服務區農特產品旗艦店集農特產品、風土人情、文化傳播等為一體,將用于展示小金蘋果等農特產品,計劃在今年國慶期間正式對外營業。
目前“金平臺”的運營已經取得了成效。“金平臺”不僅解決了消費幫扶農產品品種單一、貨源組織難、品質無保障等痛點,更為小金縣的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鋪就了堅實的道路。
從“共享農莊”到“金平臺”,成為小金縣持續加大引進項目力度,創新營銷模式,做大做強特色生態產業,立足自身“家底”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的強有力推手。
近年來,小金縣大力發展壯大小金蘋果、高山玫瑰、高原牦牛、釀酒葡萄、生態蔬菜“五大主導產業”,打響小金農特產品“安全、生態、優質”金字招牌,已建設一批特征類型各異、產業鏈條完善、農民增收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小金蘋果”“小金松茸”“小金釀酒葡萄”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小金,正加快書寫屬于自己的高質量發展新答卷。(供稿:四川經濟網記者 嚴易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